有一种培训叫“零项修炼”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天津郊区天鹅湖度假村。一间多功能大厅里,一场独特的企业管理培训正在进行。
培训老师王绍(番加王旁)先生给了学员们一个问题:“天地之大,在哪里安身立命?”十几个企业家在王先生的指导下,进入了对这个问题聚精会神的追问中。
培训有特别的游戏规则:虽然是一个问题,但是不容许有答案,也不能用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学员们的脑中,只有一种强烈的追问,犹如丢失了巨额款项而急切寻找的心情:“在哪里?在哪里?”
突然,王先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竹板,走到正忘我追问的王小姐身边,朝她身旁的地板上狠狠地拍下。王小姐遭遇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如梦方醒。
在晚上的交流中,王小姐讲述那一竹板敲下去之后的感受:“我的念头顿时消失了,心也刹那间觉得空旷了,我感觉到无比自在,感觉到周围的世界可爱起来……”
每一个因参究问题而“进入状态”的学员,王先生都随时看在眼里。有的时候,他会走到学员身边,突然“呸”的一声断喝。遭到“棒喝”的学员们,很多都得到类似王女士那样的心灵打开的体会。
这种看上去十分与众不同乃至有些“古怪”的培训方法,被称为“零项修炼”。王绍(番加王旁)先生已经在北京、杭州等地举行了数十次这种培训,很多企业家因此获得了启发和心灵的开悟,人生和事业也因此获得新的发展。
“零项修炼”的实质,是中国禅宗“参话头”的方法:通过对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的参究,进入“疑情”状态,最后获得顿悟和心灵的解放。王先生把这种方法进行了现代化,使之成为今天的“零项修炼”。
王先生说:“通过这种培训,可以使人突破封闭狭隘的习惯思维,大脑回归到最开放的状态,获得直觉和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北京一家医疗器械公司销售部经理郑先生说,他参加了很多的管理培训,但基本都只是教给管理技能和知识,不能象“零项修炼”这样,犹如给人打开了一个心灵开放的平台,而后自己可以自动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不少的企业家,在经营事业到了一个阶段的时候,出现瓶颈和迷茫,看不到自身以及企业今后的道路在哪里。很多人带着这种困惑来参加“零项修炼”。
在培训的五天时间里,学习者要遵守一些特定的规矩:禁止说话、看电视、听音乐,只是在晚间跟培训老师交流的时候,可以讲述自己的体会并可以畅所欲言。有的时候,学员们在空灵明净的音乐中静坐,有的时候起来行走,而无论在何种状态,他们都在心中保持着对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的追问。
上海绿谷集团董事长吕松涛先生参加了“零项修炼”之后说:“我感到我的思维进入了一个无限的世界,自己以前看过的哲学、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书,现在觉得都太渺小了,这些都只是知识、技巧,还不是真正的智慧。”
他说:“零项修炼使我第一次打破了知识的枷锁,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道’和‘体’,体会了古来悟道者所说的‘十方世界现全身’的通融境界。”
因为得益于“零项修炼”,吕先生现在要求其集团内部人员也都参加零项修炼。这个如今销售额达到10亿的中医药研发销售集团中,“禅文化”是其企业文化的核心。
北京居正科技公司总裁朱大勇说:“经过零项修炼,我感觉自己的洞察力可以透过表面的现象进入实质,思维更加开阔,对事情也可以进行整体而不是局部的把握。”
企业的经营时时会遇到矛盾,而好的领导者,永远秉承积极的态度解决矛盾。“零项修炼”正可以给人带来这样一种心态。另一个参与了“零项修炼”的企业家说:“我逐渐感到,对企业的难题不再有畏缩了,我有了时时参透疑难的信心,而问题最后都能迎刃而解。”
来自不带宗教色彩的禅文化,“零项修炼”的培训也是直指人心、使人顿悟自性。王先生表示:“禅不是宗教,否定对权威的崇拜,强调自肯承当、自信和打破僵化,这与宗教有本质的区别。”
对于一些人认为禅是虚无和消极的看法,王先生强调,禅不是消极的,反倒是以一种更积极开放的心态入世,发挥自身最大的能量,成就更大的事业。
科学家认为,很多时候,人们被储藏在脑中的认知和成见束缚了创新力,而通过顿悟,可以打破固定的僵化思维而进入开放的世界。参加过“零项修炼”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罗劲认为,顿悟是一个思维定势被打破的过程。新华社记者毛磊在一篇报道中引用美国科学家的说:“顿悟作为人类解决科学和其他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基本得到广泛认可。”
从科学家们追寻真理的过程,也可以窥见“顿悟”经验的一斑。爱因斯坦有一段话,解释他在发现水星近日点运动时候的感受:“在黑暗中追寻自己可以感觉到却无法表达出来的真理,那种强烈的欲望以及在信心与不安之间的摆荡,直到形成突破而获得清明及理解的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会知道。”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悟到,可以用浮力的原理解决皇冠是否搀假的难题,牛顿被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中脑袋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也都是顿悟的经典例子。
很多企业家参加“零项修炼”的实践表明,通过内心的追寻而顿悟到那颗本自清净广阔的“心”的时候,一个企业家也必然具备了智慧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走上了“内圣外王”之路――内心的修养以及事业的成就。
他认为,真正的企业家应该具有四个素质:思想家的智慧;承担社会公益的理念及回归社会的愿景与行动;具备全面的商业才智和知识;全方位的身心健康和高尚的道德操守。
王先生认为,“严格说来,现在的中国没有真正的企业家。”他说:“一个企业家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自立而立人,当今中国的企业精英们离这一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中国企业家的诚信哪里去了?”
他撰写了《呼唤企业家心的回归》一书,期待企业家可以回归到开放、智慧、关爱的“心”,完成个人、社会乃至世界的全赢。而努力提倡“零项修炼”,目的也正在于此。
日本的许多优秀企业家,其管理实践中都深透着禅的哲学。王先生认为,日本当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其根本是来自大和民族和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来自唐宋盛世所创立的禅文化。
铃木正三开启了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大门,以禅文化为底蕴,振兴了日本民族之魂。铃木强调众性平等,正是禅文化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理念。索尼、松下等大企业,通常以一个口号来号召员工,诸如“我们的成功,就是全日本的成功,全日本的成功就是世界人类的成功。”
京都陶瓷公司前总裁、日本当代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十分提倡“心”的哲学。他说:“‘心’是负载着肉体的位于自己灵魂最深层的本我。通过坐禅可以慢慢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反复进行修行、坐禅、冥想、触及灵魂并开悟的人,会充满着爱和关怀之心”。
稻盛的经营,无处不透出禅的智慧和关爱情怀。“领导者必须抛却私心,竭尽全力,有即使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的勇气”、“致力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王先生曾与稻盛和夫先生会面,深深赞赏并撰文评价京瓷集团的管理哲学。在稻盛和夫的要求下,这篇文章被翻成日文刊登在京瓷集团的杂志《盛和塾》上。
即使在欧美的许多有成就的企业,其企业精神深处,不少也暗合禅的思想。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在加勒比海边度假的时候,发现了“无边界”理论。正是在思考公司发展的过程中,韦尔奇打破了思维的瓶颈,顿悟了公司各部门之间可以打破界限的道理。通用公司许多管理理念比如“六西格玛”,也包含着精神上的理念:人心和哲学才是完成伟大事业的原动力。
王先生也致力西方企业管理的研究。他曾与杰克·韦尔奇通信,探讨企业管理以及禅的运用的问题。韦尔奇对王先生表达了对禅的兴趣,称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工作”。
王先生认为,广泛意义上的企业家,不仅指经济界人士,也应包括政治领导人物,因为治理国家或城市跟治理企业,有相同的原理。而针对心智开放而开创的“零项修炼”,无疑是所有的领导人物乃至所有人都需要的。
王先生正在倡导成立“宋史研究所”,希望当今中国重振当年宋朝文明大度的文化风气。王先生认为,无论文化、科学、经济、社会等方面,宋代都空前繁华,超越了汉唐。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把当时的繁荣和文明表露无遗。而宋代兴盛的背后,是文化和人才。宋代是士大夫习禅全面开放的时期,宋代有几乎三分之一的士大夫都参禅:王安石、张商英、张九成、苏轼、黄庭坚…
王先生认为,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应该在于文明礼乐的盛兴而非仅是军事经济的强大,而宋代所体现的正是“和平崛起”的中道的精神,因此,现阶段有必要好好研究宋代文明并努力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