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沟通,后有认同
对于领导者而言,沟通只是手段,认同才是目的。把沟通和认同的关系处理好,巧妙地把二者融合起来,互动起来,就会感悟到领导艺术中的一鞋精妙之处。
让旅客自愿跳海的船长:
在茫茫大海之中有一艘客轮在慢慢地航行。突然客轮不知什么原因开始快速下沉,情况十分紧急,船长让客运经理立刻通知旅客穿起救生衣跳海保命。可是由于这位客运经理不善音辞,不懂沟通艺术,三番五次地通知也无济于事。各个船舱的旅客一是有害怕心理,怕跳海淹死;二是有侥幸心理,想拖延时间可能有人搭救,所以迟迟不愿跳海。
客轮下沉得更快了。在这紧急关头,船长从容不迫地亲自到各个客舱动员不同国籍的旅客跳海。他首先见到的是意大利的旅客,一想到他们可能是教徒,于是就很认真地说:“女士们,先生们!请你们侧耳静听,在大海的深处,主在呼唤我们跳海!”话没落音,这群意大利旅客虔诚地跳到海里去了。
接着,船长来到另外一个客舱。一看都是年轻的英国人——大家知道英国人,尤其是年轻的英国人非常喜欢体育活动——船长就面带诡秘的笑容说道:“年轻人,你们怎么这么孤陋寡闻呢?现在跳板跳水,跳台跳水都过时了,不刺激了。近来最流行也最刺激的水上项目就是甲板跳海了……”没等船长把话说完,这群性急的爱好体育的英国人就向海里跳去。
一个客舱、一个客舱的旅客很快在船长的说服下自愿地跳到海里去了,船长松了口气,可是他一回头却看见一群德国老人躲在客舱里死活不肯跳海。船长让他们跳,他们跑回向船的二层,再让他们跳,老人们则急忙向三层跑。怎么办呢?这时船长急中生智,加重语气,大声说到:“跳!这是命令!”这群七八十岁的老头一听是命令,来不及反应就跳下去了。为什么会出先现这种情况呢?原来第二世界大战期间这群老头都在军对服役,对于军人来说,服从命令就是天职,所以来不极多想,下意识地就服从了船长的“命令”。
对于意大利教徒,船长用教徒习惯的语言,用“主的呼唤”与之沟通,使他们找到了共同语言,所以沟通的效果好。对于英国的体育爱好者,船长用体育爱好的语言,用“刺激的体育运动与沟通,使他们找到了“共同的兴趣”,所以沟通的效果好。对于年迈的德国退伍军人,船长用他们习惯的方式,用“命令”与沟通,使他们找到了“共同接受的方式”,所以沟通效果好。
认同是管理的基础。先认同人,后认同事,把人与认同事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把认同人作为管理创新的一个焦点。
所谓认同,就是一个人发自内心地从心理承认你,拥戴你追随你。
认同的另一个规律是先人后已。要想赢得上下级对自己的认同也不难,主动权就在你自己。你主动认同上级,上级就认同了你;你主动认同下级,下级就认同了你;你主动认同供应商,供应商也就认同了你;你主动认同客户,客户也就主动认同了你,因此认同既是相互的,又是主动的。
对于经理人来说,一定要知道,沟通是手段,赢得认同才是目的。然而社会的整体人与人沟通也是一样。
为了赢得认同,领导者要有人格魅力,要有亲和力,要有很高的情商。毛泽东说过,领导的真经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看救了将军不留名的故事。
拿破仑一生英雄,可是败在了滑铁卢,打败拿破仑的将军就是惠灵顿。惠灵顿一生善于指挥,精于部署,善于埋伏,在军事史上的地位虽然不如拿破仑,但也可以称为一代名将。
一天下午,惠灵顿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一个不知名的士兵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位将军救上岸来,惠灵顿当然十分感谢这位士兵,就对士兵说:“你要什么谢礼我就给你什么谢礼,你有什么要求我就满足你的要求,请说吧!”士兵说:“将军,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亲爱的将军,请你千万千万不要把我救你这个事告诉别人啊!”惠灵顿以为他要当无名英雄,就说此事不必保密,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嘉奖士兵。这位士兵说出了心里的真话:“将军,对不起,如果别人知道是我救了你,他们就有可能毫不犹豫地把我扔进河,因为很多士兵恨你,他们并不认同你。”
由于惠灵顿将军和士兵的关系不好,缺少亲和力,他们虽然知道将军的威严,知道将军的军事天才,可是士兵们未必真正拥戴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亲和力将成为一个突出的话题,那么离开认同就更是寸步难行。
因此在人与人沟通,一定要让人感觉到与你有共同点。共同点包括共同的价值、利益、信仰、认识、兴趣、背景、处境心情等等。寻找到的共同点越多,双方沟通就会越顺畅、充分,效果也就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