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s简称HR)是我们用惯了的一个词儿。要是回忆一下,它出现的时间其实很短:在21世纪初,政府和企业的人力部门还叫“人事处”“劳资科”或者“人事部”。国外也一样,叫作“人事管理部门”,1997年,美国管理学家戴维·尤里奇出版了一本管理学著作《人力资源冠军》,这本书,对国际工商管理的影响非常大。有多大呢?就是创立了人力资源的概念,让全世界的人事部门都换上了“人力资源部”这个名字。当然,换名字的内在,是理念的升级。在此之前,人事工作就是招募、训练、薪酬和绩效管理。在这以后,一个称职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思考、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从而产生人力资源效益并形成企业价值。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通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从现实应用的状态,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四个方面。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特质性、可用性、有限性。
【1】人力资源现实应用形态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
人口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本质是人,而人力资源的本质则是脑力和体力,从本质上来讲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可比性。就人口资源和人才资源来说,它们关注的重点不同,人口资源更多是一种数量概念,而人才资源更多是一种质量概念。但是这三者在数量上却存在一种包含关系。
【2】工具与目的
不能把工具当成目的,不种地,锄头没有一点意义”。
尽管“人力资源“这个叫法存在时间不长,但西方国家把人当作一种资源并形成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而在国内,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都还处于发展的一般阶段,国内企业中的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都还不是很到位,尽管他们已经能够说出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理论甚至工具和方法,但是在实践运用时,却由于对这些概念、理论、工具和方法的理解不深,结果导致无法达到西方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所能够达到的那种状态,华为任正非先生说:“不能把工具当成目的。锄头是用来种地的,不能因为锄头多、造型美,就在那里耀武扬威,不去种地了!不种地,锄头没有一点意义”。因此,我以为,在没有真正从根本上理解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起源、发展以及核心内涵之前,我们最好不要武断地说,搞“人力资源“这东西没啥用。就好比是一位没有任何武功基础的外国年轻人,仅仅看了两本少林寺的武术图谱,跟着少林寺的和尚偷学了一招半式,便觉得自己可以创立美式或英式少林拳一样幼稚可笑。如果不进行反复的练习和长期的揣摩,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程度的悟性,人们学到的任何武功都是花圈绣腿,中看不中用。
【3】理论基础与综合修养
"管理领域伟大的离经叛道者"经理角色学派亨利·明茨伯格
中小型企业及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想真正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就必须继续加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综合修养。想起一段旧事,当年参加一个EDP培训课程,去参加课程前自己已当了几年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对人力资源管理自认为熟知一二,一次课堂问答环节上我与几位同学与教授展开了“接地气的东西是否来源于课堂”的大讨论,场面一度非常激烈,至今记忆犹新,讨论结束后教授对我们说了这样一番话: “接地气”,这个词,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非常流行,但建议你们一定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用。象牙塔里的东西,确实会和现实相脱节,所以,不是寻常人士需要知道的,不接地气也很正常。但很多东西,你觉得它虚、它不接地气,原因可能在于这个内容,目前不适应你的水平、你的发展阶段,这个事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是你自己还需要进步。当时对于教授的这番话难以透彻理解,甚至有些许不服,几年过去,随着自己不断加强理论基础与综合修养的学习,隐隐中已经能够体会到教授讲这番话的一些意义所在。充分领悟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精神,从而在练就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形变而神不变“,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机遇。
【4】人力资源赢得竞争优势
华为人力资源观点:不抓人均效益增长,管理就不会进步
运用西式管理系统与管理技术的number one当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引进西方先进管理系统与管理技术时,华为秉持的观点是:要先僵化,在固化,最后在优化。也就是说,在没有真正学懂别人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之前,先不要随意改动,否则会把人家有用的东西变成没用的东西,反过来还骂人间的东西没用。对待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工具以及技术等应当坚持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追随,但首先要做到充分理解人力资源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企业如何与环境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如何获取、准备、开发、以及报酬员工;如何设计和评价员工所从事的工作,等等—都会助力企业迎接挑战以及创造价值。事实上,企业要想创造价值以及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能够迎接各种挑战。
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公司的改革明显落后于国家的改革,落后于军队的改革。军改都在考军长了,人力资源的干部有多少人有识别干部、专家、职员的洞察能力,有多少人熟悉主航道的业务,没有这些能力,如何能洞察公司的未来。——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