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票据的背景、定义、参与主体、主要功能
供应链票据的背景?
当前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比过高,给资金周转和经济效率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为了盘活沉淀的应收账款,曾经有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这种类票据产品,可拆分可流转,可以通过银行、保理、小贷公司来融资。但这类的电子债券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具有较多风险隐患,账期不固定,不利于对债权人进行保护,尤其是对链上的一些中小企业不能提供保护,这进一步提高了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难度。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相比,票据有《票据法》保护,具有凭证法定、账期固定、市场认可度、流动性较高等优势,是商业信用规范化的表现形式。
201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提出要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并且以此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推进事项。2020年4月24日,票交所依托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供应链票据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什么是供应链平台?
供应链票据平台依托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试运行阶段)。贴现、标准化票据、二级市场的转贴现、再贴现等生命周期的功能会在后续推出。
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称为供应链票据。
供应链平台的参与主体:中企云链、TCL的简单汇、宝钢的欧冶金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首期试点机构。其中,中企云链、简单汇、欧冶金服是通过专线直连接入,互金协会是帮他的会员间接接入。
银行和财务公司也积极参与了供应链平台业务,发挥了平台企业的开户机构,提供到期清算服务。企业可以委托开户机构在线下清算。下一步可能有银行和财务公司自建的供应链平台可以考虑接入。
中企云链是第三方机构建立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简单汇、欧冶金服则属于集团企业自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银行和财务公司也可以自建。
供应链平台的主要功能?
未来会是签发、承兑、质押保证、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全生命功能,和ECDS一样齐全。目前实现的是四项功能:
1、企业需要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在票据平台进行信息登记。各供应链金融平台需要依托自有的风控机制对企业进行认证(KYC),严防伪票、假票风险。贸易背景的审查主体是供应链金融平台。首先对企业身份的真实性、业务意愿的真实性核查,防止冒开、假开。其次要对贸易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2、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发起供应链票据的签发、背书、转让,供应链票据实现了等分化的签发和流转,供应链票据不是一张整票,而由是固定面额票据组成的票据包,最低面额为1元。假如某企业签发1W元的票据,企业的供应商拿到票据后,根据支付需要可以将其中999元的票据转给上一级的供应商。这个机制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企业零碎性的支持需求。为了风险控制,目前只能向同一供应链平台上的企业来转让供应链票据(下一步这个将放开)。
3、供应链票据到期后,自动发送清算指令,承兑后开户机构帮助企业线下划付资金。银行、财务公司未来可以承担更多的角色。
4、如果企业对供应链票据有融资需求,可以根据人行和票交所相关规定,通过供应链平台办理标准化票据融资。供应链票据一定会有融资功能,无论是贴现还是其他功能。目前系统功能限制,无法实现贴现,但是标准化票据项目的一个很好切入点就是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是直接融资,使用供应链票据的恰好都是链上的小微企业,又是供应链场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货流四流合一,贸易背景纠缠具有可鉴性,所以用供应链票据作为基础资产来发行标准化票据在操作上便捷,风险可控。但是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要求不能放开。票交所对于合作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有一定要求,必须有相应的风控机制、业务流程、系统功能。
下一步票交所会上线质押、保证、线上清算、贴现、再贴现、转贴现能功能,并且开放跨供应链平台的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