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教师是干部教育培训中非常重要的师资力量,是特色教育培训内容的贡献者、传播者。
兼职教师面临有三个比较大的挑战:其一是“专”、“兼”时间矛盾;其二工作经验快速转化高质量课程;其三学员学习要求越来越高。为帮助兼职教师又好又快的备课、授课,我分享一个极简课程开发套路——课程开发六步法,分别是挖需求、搭结构、找内容、写教案、设互动、做课件。
第一部分 挖需求
挖需求,这一步主要是做课程需求分析,并通过需求分析明确教学目标,以便让课程开发能够有的放矢。
A 挖掘需求
兼职教师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正在工作状态,突然接到电话,被邀请要去某地为某班讲一个课,然后兼职教师必须迅速的由业务一线转战到培训讲堂中(兼职教师的使命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上课前,兼职教师是如何确定教学需求呢?
需求分析三步曲:
第一步:初步沟通;第二步:三圈分析;第三步:需求调研。
(1)初步沟通。通过回答:需要我讲什么?什么时间讲?学员是谁?——这三个问题快速决策:我到底能不能接这个“课”。
(2)三圈分析。确定能够接这个任务后,再通过三圈分析来进一步确立课程内容范围。
需求就是期待的水平与现状之间的落差,需求落差要从委托方、学员、行业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委托方、学员和行业背景才能开发组织需求、干部欢迎的课程。委托方代表的组织需求,兼职教师要能清楚回答两个问题:为何要办这期培训?为何要请此人来讲?对这两个问题一定要琢磨清楚。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基本上就能完成委托方的交给的任务。
备好一堂课,还需要给学员画一张画像,要充分了解学员特征,包括学员人数、年龄、性别、民族等,一定要想清楚学员到底想要什么?学员在方面的痛点有哪些?三圈分析,是一种思辩式分析,是我们根据以往经验做的一场“思想实验”。通过个思想实验,分析出的内容都是培训需求的假设。即使是需求假设对课程开发也有很好指导意义,许多专业培训机构都是拿着需求假设在做培训,效果也不错。
(3)需求调研。需要调研,使需求更精准,包括可以用问卷、访谈、研讨等三种方式。
由于时间精力等问题,兼职教师可能不大好实现,若能做到这一步,离职业讲师不远矣。需求调研一方面验证第二步的分析,另一方面收集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需求。注意这一步的调研的范围包括培训组织方、培训学员,对组织方进行需求调研更重要。
B 明确目标
有了需求,编写教学目标就比较简单,分享一款国外内应用最广泛的理论模型,《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技能三大领域,即KSA。其中认知领域可以分为六个层次,将学员学习后的结果分为三段:学会知道;学会做到;学会发展。
对于教学目标,我的一个重要的实践体会:一定要写来了,才能更好指导你的备课。这个课,是我与一位资深兼职教师老师合作开发的一个关于如何用团队学习进行科室管理的课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就是当我遇到困惑的时候,老法师就会不断的用一个问题提醒我:我们的课程目标是什么?后来我们反复分析培训需求和目标,不断调整课程内容,最后取得不错的课程效果,后续我们又开发了一天版的课程。
备课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否则课程会容易失去焦点!
第二部分 搭结构
常见的课堂结构有哪些呢?
WHY-WHAT-HOW 、流程式、要素式、空间式等。
许多课程主体的结构都是一种或多种的组合。WHY-WHAT-HOW:是最符合成人学习者特征的一种模式。第一步用问题情景进行导入,有问题,引出怎么办呢?第二步,推销您的道、法、术、器等,第三步如何用详细阐述,确保药到病除。重要提示:若是第一步问题确定学员的痛点,学员就会迫不及待的想听到底怎么做,怎么办?第二步解释的要简明扼要。当然也可以WHAT –WHY- HOW 。这个模型用于公文、报告都没有问题,对于课程就缺乏了教学引导的艺术,所以在课程中尽量用WHY-WHAT-HOW模式。业务类课程应用比较多的一种形式,搭框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将流程讲解生动。
如何快速梳理我们的课程逻辑框架呢?
思维导图是一种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全局。
第三部分 找内容
有课程框架,接来就是课程内容搜集整理。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讲的内容究竟是从哪里来?
第一招 : 搜是大招。
我们都知道,有智商、情商,有没有人听说过搜商?搜商其实就是人的搜索能力,也可以称为信息素养。搜索能力是信息社会生存之道,有人还将这种能力概况为搜商。
搜索,还可以一种教学模式,WEBQUEST,基于搜索的教学模式。目前,主要用于中小学;前两年我们做了一门上海红色资源城市定向的设计思想就是WEBQUEST模式, 我们在教室布置好任务,然后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机到相关教学点打卡完成任务,比如一大、二大、四大等,小组间有PK,结束后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您用过哪些搜索引擎?这些平台大家都有用过吗?大家有谁用过淘宝备过课?
有一句话说的好,在信息社会中,见识比知识更重要。兼职教师要这样的意识——通过搜索来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界!
第二招:创是绝招
搜索是大招,但有一个BUG,学员也可以拿出手机来搜索,若课程内容都是网上来的,也不太好的,另外,许多内容是搜不到的。怎么办?
只有创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用手机可以录屏、录制、拍照等,可以做许多素材,通过手机进行微视频资源建设还需要一个手机支架。
第四部分 编教案
编教案就是编写我们教学的实施过程。准备的内容整理好后,到底应该怎么讲呢?这可能是许多老师,尤其是新任教师的备课痛点,我认为有三个内容需要掌握:一个教学原理框架、一个教学策略步骤和教案呈现形式。
A 五星教学
首先来看五星教学原理,这是由美国教学设计大师、教育技术专家梅瑞尓先生提出来的。
五星教学分别是:聚焦问题,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练习,融会贯通,这五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五星教学原理在国内培训领域影响很大,世面上许多关于培训的书都会提到这个框架。我们搜一下“微信读书”,就能搜到许多引用、参考过五星教学的书。
B 教学策略设计步骤
原国药大学的培训经理张立志老师在他的专著《培训进化论》一书中,提炼了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步骤,这是一条干货,回去就可用这个改造自己的课程。
C 教案编写
这部分的最后一个内容就是教案,直接上案例。互动式教学推荐用这种形式,按照时间序列进行细化教学方案,这个我用的比较多。这适用于讲授式教学,这里提示新手或新课一定要写详案(讲稿)。
第五部分 巧互动
当今时代,学习资源非常的丰富,任何主题都能找到学习资源,教师能掌握的信息不一定有学员多,那么,学员为何听你讲?所以说当下的教学非常考验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好课一定是设计出来的!好课能在学习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场,这种场域的营造只通过教学互动才能形成。
常见的课堂互动方式提问、研讨等。提问框架有ORID3W等,课堂研讨的组织推荐应用团队共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点我组织团队共创的经验。
团队共创可以解决的场景:想搞个小组研讨,不料主办方的教室是排排座,并且桌椅还不能移动;好不容易,让主办方给做了一个岛式教室,学员讨论效果也不好,不是鸦雀无声,就是七嘴八舌。团队共创,是一种使群体能够迅速达成共识的研讨工具。其操作简单,高效,教室里只要有墙就可以进行团队共创。
具体需要准备的物料有便签贴、大白纸、美纹胶、彩笔是可选项。将大白纸用美纹胶带贴墙上,不坏墙体;便签贴发学员,每人约5-8张;然后开始讨论。破除排排座教室无法小组研讨的绝招在于,个人风暴时可以排排坐的在原位置进行书写自己的观点,分类排列时小组成员起身围站于大白纸(已贴墙上),进行组内交流。“站立”也是非常关键一招,想想为何要站着分享吗?您有几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