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份制造业 PMI 指数为 51.4%,比上月下降 0.3 个百分点。
新订单指数为 52.8%,比上月下降 0.3 个百分点。
购进价格指数 57.9%,比上月上升 7.5 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 2017 年 7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51.4%,比上月下降 0.3 个百分点。从 13 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有所上升,其余 7 个指数均有所下降。总的来看指数升降波动幅度不大。
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7 月份 PMI 指数小幅回落,但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表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显示未来出口增速可能回调,但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平稳;生产指数回落,显示工业增长率会有所降低;采购量指数提高、产成品、原材料库存指数略降,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提高,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保持较为活跃状态。综合研判,经济仍在筑底企稳期间,但增长的稳定性趋向提高。”
生产指数
2017 年 7 月生产指数为 53.5%,比上月下降 0.9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企业的生产指数高于 50%,分别为 56.0%和 51.2%;小型企业低于 50%,为 48.3%。
新订单指数
2017 年 7 月新订单指数为 52.8%,比上月下降 0.3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企业的新订单指数高于 50%,分别为 55.4%和 50.2%;小型企业低于 50%,为 47.7%。
新出口订单指数
2017 年 7 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 50.9%,比上月下降 1.1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高于 50%,为 51.8%;中型和小型企业低于 50%,同为 48.9%。
积压订单指数
2017 年 7 月积压订单指数为 46.3%,比上月下降 0.9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积压订单指数均低于 50%,分别为 46.7%、44.5%和 48.2%。
产成品库存指数
2017 年 7 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 46.1%,比上月下降 0.2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产成品库存指数均低于 50%,分别为 46.3%、46.5%和 44.8%。
采购量指数
2017 年 7 月采购量指数为 52.7%,比上月上升 0.2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
业的采购量指数高于 50%,为 55.0%;中型和小型企业低于 50%,分别为 49.5%和 49.8%。
进口指数
2017 年 7 月进口指数为 51.1%,比上月下降 0.1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和小型企业的进口指数高于 50%,分别为 52.2%和 51.4%;中型企业低于 50%,为 47.2%。
购进价格指数
2017 年 7 月购进价格指数为 57.9%,比上月上升 7.5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购进价格指数均高于 50%,分别为 57.5%和 58.7%和 58.0%。
出厂价格指数
2017 年 7 月出厂价格指数为 52.7%,比上月上升 3.6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出厂价格指数均高于 50%,分别为 53.6%、51.1%和 52.1%。
原材料库存指数
2017 年 7 月原材料库存指数为 48.5%,比上月下降 0.1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指数均低于 50%,分别为 48.9%、47.0%和 49.6%。
从业人员指数
2017 年 7 月从业人员指数为 49.2%,比上月上升 0.2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 50%,分别为 49.7%、48.0%和 49.4%。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
2017 年 7 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 50.1%,比上月上升 0.2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 50%;分别为 50.2%和 50.4%;小型企业低于 50%,为 49.0%。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
2017 年 7 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 59.1%,比上月上升 0.4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
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高于 50%,分别为 61.2%、56.9%和 55.1%。
本月企业反映情况汇总
1、总体情况:从调查来看,本月全部制造业企业中,反映资金紧张的比重占 41.2 %;反映价格上涨
的占 27.75%;反映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占 39.7%;反映需求减少的占 41.2%;反映运输成本上涨的企业占 27.9%。
2、部分行业企业反映问题情况 单位:%
3、市场供需及价格情况
供应短缺的品种:无
价格上涨的品种:煤炭、原油、铁矿石、钢材、生铁、不锈钢、铜、锌、铝材、氧化铝、塑料、天然胶、甲醇、纯碱、硫酸、
PP、PVC、苯乙烯、棉花、玉米、麦、豆粕、水、电、奶粉、肉、蛋、菜类等
价格下跌的品种:煤炭、焦炭、原油、铁矿石、钢材、生铁、铜、铝材、氧化铝、塑料、硫酸、橡胶、聚乙烯、水、电、奶粉、
肉、蛋、菜类等
报告价格上升与下降均有品种:煤炭、焦炭、原油、铁矿石、钢材、生铁、铜、铝材、氧化铝、塑料、硫酸、橡胶、水、电、奶粉、肉、蛋、菜类等
7 月份 PMI 显示:
指数小幅波动,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态势未变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陈中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 2017 年 7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51.4%,较上月回落 0.3 个百分点。但总体来看,指数回落幅度较小,连续 10 个月保持在 51%以上,处在近年来的相对较高水平。
指数回落,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指数水平已经相对较高,波动难以避免;另一方面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时下高温多雨天气以及部分省市洪涝灾害,对短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从企业调查来看,多数企业反映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接单较为理想,业务较为饱满,价格有所上升。综合指数走势和企业调查,我们认为经济运行基本平稳态势并未改变,稳中向好态势仍在在发展。但市场价格加快上升值得关注,宏观调控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
基本平稳态势并未改变。一是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活动波动不大。生产指数小幅回落,但仍保持在 53%以上较高水平,高于去年同期 1.5 个百分点。据我们调查,主要是受高温多雨天气因素影响,企业检修增多,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放缓。中小企业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为明显,PMI 指数有所回落,但大型企业近年来由于转型升级加快,获得了稳定发展的基础,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季节性因素影响,PMI 指数小幅上升,接近 53%。二是行业回升向好基本态势未变。在调查的 21 个行业大类中,多数行业指数水平仍然保持在 50%以上,只有 6 个行业低于50%。
稳中向好态势继续发展。一是市场需求较好,企业接单状况继续改善。7 月份,新订单指数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 53%左右,高于上年同期 2 个百分点以上。新出口订单指数虽然有所波动,但连续 9 个月保持在 50%以上。二是经济运行协同性较好。随着去产能、去库存活动持续推进,市场供需平衡性增强,供需保持适度增长,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保持在 53%左右,二者差距缩小至 1 个百分点以内,处在较为合理的状态。三是社会信心较足,企业预期良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 0.4 个百分点,达到 59%以上。企业采购较为积极,采购量指数有所上升,高于上年同期 2 个百分点以上。四是产业结构深入优化,新旧增长动力转换持续加快。7 月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 PMI 指数有所回落,但在制造业当中的引领地位和作用突出,PMI 指数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1 个百分点以上。传统行业 PMI 指数基本平稳,但指数水平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1 个百分点以上。“一高一低”两相对比,反映出经济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在持续加快。
市场价格加快上升需关注。从 PMI 来看,7 月份,企业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均明显上升,尤其以购进价格的上升最为明显。企业购进价格指数,2016 年 12 月份达到阶段性高点,一度接近 70%,随后连续 5 个月回落,今年 5 月份回落到 50%以下,最近两月连续反弹回升,7 月份上升明显加快,较上月上升 7.5 个百分点,达到 57.9%。企业购进价格指数加快上升,但出厂价格指数上升滞后,升幅仅 3.6 个百分点,指数水平为 52.7%,同购进价格指数差距明显扩大,达到 5 个百分点以上。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虽然上游行业效益会得到提升,但下游行业成本会明显增加、效益下滑,不利于企业协同发展,不利于经济稳定。
宏观调控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自去年以来经济运行持续平稳向好,宏观调控要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这种阶段性特征,站在经济长周期和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将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等,多重目标综合兼顾,确保经济行稳致远,为未来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积聚新的增长动能和打开新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