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现场的概念
生产活动是工业企业最基本的活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生产现场是企业从事生产活动、创造物质财富的基本活动场所。
从广义上讲,凡是企业用来从事生产作业或辅助生产作业的场所均称为生产现场。在国外,有些企业把产品销售部门与销售场所和产品试验场所也列为生产现场。
从狭义上讲,生产现场主要指企业内部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作业或辅助生产作业的车间和班组,还有车间库房和料场。
生产现场是企业现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除生产现场外,还有仓库现场、办公现场和厂区环境等。
现场生产包括人员、设备、工装、物料、能源、工作方法、工作场地与环境、信息等要素。只有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把这些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生产过程,才能完成加工转换的功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并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生产现场不仅是实现生产要素合理结合和生产过程有机转换的场所,而且还是实施企业方针目标、落实作业计划、强化基层建设、加强职工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
二、生产现场管理的作用和内容
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区域性子系统。生产现场管理,就是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以及具体化到车间的目标,对生产现场的一切作业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与调整的总称。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综合管理、专业管理、基础管理的基础,它具有自成系统但又受专业管理指导和控制的特征,其涉及的范围应是从投入转换到产出的全过程,包括直接生产和辅助生产的管理。
生产现场管理无论是对生产的发展还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1.生产现场管理的作用
(1)现场管理是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的管理
现场的生产过程中包含着程度不同的各种无效劳动和浪费。要消除这些无效劳动和浪费,只有经过现场调查、考察、分析、诊断,并通过现场的改进才能实现。现场管理就是要不断地发现生产活动中不创造价值的无效劳动,并使之转化成创造价值的劳动;揭露生产活动中的浪费并彻底消除它;讲求时间效应、空间效应、资金效应等的最佳化。
(2)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各项专业管理都要通过现场管理去贯彻实施;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只有应用于生产现场才能发挥出效益来。
(3)生产现场管理是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素养的职工队伍的管理。
生产现场是企业精神文明的窗口,职工的精神面貌、思想和作风都在生产现场中反映出来。现场管理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把整个现场组织成一个团结协调的整体,成为生产秩序井然、现场文明和安全,人际关系和谐、士气高昂的阵地。
2.生产现场管理的内容
生产那场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地说可分成两个方面:
(1)按生产要素分别进行的管理
这种管理主要是对人(领导者、管理者、操作者、辅助劳动者)的管理,机具(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仪器等)的管理,物料(原材料、燃料、能源、半成品、在制品等)的管理,环境(工作场地和环境、工艺卫生、安全生产等)的管理,信息(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计划、生产指令、记录、统计报表等)的管理。
(2)按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分别进行的管理
这种管理主要有:投入产出目标管理,工艺路线设计和空间布局,工艺管理,生产组织.劳动组织,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保养与修理组织,物料领、耗、废、补、存、转的管理,能源管理,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核算,分配管理,各项基础管理,定置管理,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人际关系的调整,业务技术培训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三、生产现场管理的任务
1.建立一个良好的基地
这个基地人际关系和谐、团结协作、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并形成一个生产秩序井然,能保证优质、高效、低耗、均衡、文明和安全生产的场所。
2.保证产品质量
要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同时应保证生产的每一环节都做到自控、自检、自分,并与专职检验合作,制造出优质产品。
3.均衡地完成生产任务
应依据市场需求,自觉地按生产作业计划组织有节奏的生产,确保生产的品种、数量和交货期。
4.灵活地组织生产
要创造一个柔性的生产现场,弹性地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5.依靠集体智慧,不断降低成本
要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千方百计地寻求节约及降低消耗的方法,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和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6.搞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应防止和消除设备、人身的不安全因素,使现场具有安全、整齐、清洁、舒畅的作业环境。
7.加强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