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信心匮乏的时刻。对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的担忧令每个人惴惴不安。财务高管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忧虑。根据本刊美国版近日进行的商业景气调查,接近90%的受访者认为,在2009年年底之前,经济增长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
然而,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部的伊萨克·本-戴维(Itzhak Ben-David)指出,尽管有充足的理由对经济前景充满担忧,但CFO们通常都保持乐观,实际上,有些CFO是过度自信了。
难道被调查的CFO言不由衷?很难想像。本-戴维以及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的教授约翰·格拉姆(John Graham)和坎贝尔·哈维(Campbell Harvey)在最新发表的论文中指出,总体来看,CFO过于自信。过于自信的CFO倾向于在估算现金流的时候应用更低的贴现率,并且给项目估值更高。其公司投资更多、负债更大、支付股息的可能性更小。多点出击也是特点之一,因为信心爆棚的CFO倾向于同时进行多个项目。
对每位高管而言,自信都是必需的素质。但如何把握自信与过度自信的界限呢?本-戴维及其同事通过衡量CFO对股市的预期进行判断。这些研究者在六年期间调查了7000位CFO,询问他们对标准普尔500指数一至十年间回报率的预测,并了解他们对自己预测的确信程度。尽管多数CFO在选择的时候非常自信,但他们的正确率仅有38%。CFO对股价预测的确定程度和他错误判断的频率与其信心水平相关。
对过度自信的CFO而言,风险项目显得比实际情况更安全。研究者在论文中写道:“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低估风险,因此会在风险过高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当然,冒险行动的管理者如果成功将获得丰厚的回报,能够在公司内晋升。将在6月份加盟俄亥俄州立大学费雪商学院的本-戴维说:“如果充满自信,你将更容易在组织内晋升。”
本-戴维指出,充满自信的CFO通常会低估竞争对手和市场的智慧。在进行财务选择的时候,他们可能给公司股票以错误的定价,因为在他们看来是市场低估了其公司的价值(这种假设也可以解释为何他们有回购公司股票的倾向)。
过度自信也有可能使并购毁于一旦,因为对协同效应的笃信会掩盖并购中真正的障碍。本-戴维说:“当过度自信的CFO宣布并购消息时,他们从市场上得到的反馈通常是负面的。”
埋下祸根
CFO的信心过高会导致灾难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凯瑟琳·施兰德(Catherine Schrand)和萨拉·泽曼(Sarah Zechman)称,这是一个逐步恶化的过程。两位研究者在新论文中把过度自信定义为:对不确定的结果持有“不切实际的乐观信念”。她们认为,这种倾向通常会在财务报告中有所体现。出现这种态度,往往意味着离财务欺诈为时不远。
为了说明这种关联,她们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1996年至2003年间发布的《会计及审计实施公告》(AAER)来对欺诈案件和欺诈行为的原因进行判断。她们发现,财务欺诈在高增长和高波动的行业比较常见。她们也对上述行业中进行欺诈的企业和未进行欺诈的企业做了样本比较。
施兰德和泽曼发现,在高波动行业,企业的财务欺诈通常起源于对未来的过度乐观。当业绩走弱的时候,企业高层可能会在季报中稍加虚报,期待着未来情况会好转。但事实上往往更加恶化。她们写道:“最终,管理层唯一的选择是通过伪造文件和进行所谓的会计更正来欺诈,并因此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
施兰德以电脑制造商Gateway为例说明了过度自信的危害。2000年,Gateway收入下滑,原因是希望融资购置电脑的顾客持续流失。为了提升业绩,Gateway开始为不具备资格的客户提供信用贷款。由于其销量是贷款项目拉动的,所以Gateway需要持续增长才能维持资金链,结果权宜之计演变为一场灾难。后来,证券交易委员会发现Gateway没能披露真相。“如果他们意识到贷款项目可能需要5000万美元资金支撑,我想他们不会那么做。” 施兰德说。
适度有益
尽管过度自信的危害很大,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信心过度总比信心匮乏好。曾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IBM和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CFO的杰瑞·约克(Jerry York)就是非常自信的人。他说:“所有企业高管都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他们不仅需要把公司员工的最佳状态调动出来,还要能够争取公司之外的资源。”然而,信心也是双刃剑。“如果有人过度自信却能力不够,那么他对任何企业都会有危害。” 约克说。
去年,杜克大学的西蒙·杰维斯(Simon Gervais)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伊泰·高斯坦(Itay Goldstein)做了一项关于过度自信的优点的研究。他们认为,过于自信的人往往会工作更努力,并且为了实现自我期望,他们也效率更高。过于自信的企业高管能够激励员工,并且与本-戴维的观点不同,他们认为在并购谈判中,高管的过度信心可能非常有价值。对于公司价值的过高估计将会推动艰难的谈判过程,不管是收购还是出售,都有可能帮助公司达成更好的交易。
也许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关于信心的看法最有份量。他写道:“只有当理性算计得到生物本能的支持和补充时,个人主动性才是足够的。”这位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观察到成功的商人都有“天真的乐观主义”,他们必须将终极亏损的念头抛诸脑后。
归根结底,可能信心是个程度的问题。信心以不同方式呈现,既可以成为企业高管的资产,也可以成为负债,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CFO们把自信看作核心竞争力。施兰德说:“我们接受CFO们的观点,过度自信的积极影响在某些时候可能超过负面影响。”
当然,恰当的信心是市场的强心剂。缺乏信心将导致失败。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Christopher Cox)就曾经表示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的失败是“缺乏信心,而不是缺乏资金的结果”。
对于企业来说,信心公式中缺少的因素可能是自省。正如约克指出的,企业高管必须善于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善于聆听他人的看法。更好地强调其他潜在结果的存在将有助于改善决策,一起商讨则能避免顽固地坚持己见。和其他一切事情一样,信心过度必须被纳入整个管理层的考虑范畴。施兰德说:“并不是说过度自信不好,而是要对此有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