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汽车行业以高速发展,这个产业俨然成为一个热门的行业。汽车的相关行业如经销、信贷等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汽车行业的上游产业——零部件制造也不例外。数据显示,汽车零部件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而且以前很大部分依靠国际进口的重要零部件已经国产化,整个市场的蛋糕已经增长到了1万亿的水平。前景似乎是一片大好。
但我们深入来看整个零部件行业,却发现另一番景象。零部件行业的总体利润率逐年下降,最近几年一直徘徊在6-7%左右。更为担忧的是,在重要的零部件领域,外资企业几乎以压倒式的市场份额和地位,主宰着其所在的细分市场。这些外资企业惯常的模式是在上海等地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在各地与当地的主机厂合资建立配套工厂。在零部件全国百强榜中,我们看到大部分都是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去年,我们在北京进行零部件行业调研时发现,外资和合资零部件企业占据了85%以上的零部件总收入。
何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改变目前丢城失地的局面?这是摆在中国的零部件企业面前的严峻挑战。
最近2-3年,我们在为中国的本地零部件提供咨询服务时,一直与客户共同探讨和尝试着来解决这个问题。实践证明,中国零部件企业要在严酷的行业竞争局势面前占稳脚跟,并获得大的发展,需要建立4大能力;
深刻的市场洞察能力:洞察整车市场、配件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发展机会;洞察竞争对手发展方向和策略;
强大的研发能力:同步研发能力是基本条件;逐渐培育超前研发能力。
低成本的生产能力。内部生产的控制力;外部厂商协作和采购。
稳健的资本运作能力。联盟策略:通过资本手段与整车厂结盟;并购或出售策略:通过并购对手获得规模优势,以持续降低生产成本。
磨砺市场洞察能力
市场洞察能力是指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市场机会,并预知市场发展趋势、跟踪了解对手的能力。对市场的迟钝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基础的原因。很多企业之所有走向失败,很多时候是没能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的变化。
善于发现并捕捉市场机会。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我们认为中国零部件企业存在着3大发展机遇。第一大发展机遇来自整车厂。由于国家政策大力鼓励环保节能车型的发展和国内消费习惯的转变,经济型轿车和休闲商旅车将成为整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机遇。以经济型轿车为例,我们预测未来3-5年,这个市场的增长速度在16%左右,2010年的市场需求将达到390万辆,将成为中国市场规模最大的车型。现在传统的轿车生产企业、商用车企业和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等三股力量正在加紧进入这个领域推出新的经济型轿车。而且从现在汽车市场销量排行榜就能看出,月销量能在一万台以上的就是夏利、奇瑞等经济型轿车,由此可以一斑。
第二大机遇是出口市场。随着中国机会的发现和国外汽车企业的生存艰难,欧美领先汽车企业正在向中国进行跨国采购以降低成本。2006年福特汽车就宣布将在中国采购大约200亿美元的零部件。同时,随着俄罗斯、东南亚等临近地区汽车工业的发展,他们国家本地零部件配套能力较弱,这样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进入契机。我们曾服务的一家起动机企业,之前企业经营状况一直都不是很大,但自从打开俄罗斯市场以后,整个销售额翻了2番,从以前4万多只的产量发展到现在15万只。这家企业能够成功崛起,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发掘了出口市场的机遇。
第三大机遇是国内配件市场的迅速增长。对于国内大部分零部件企业而言,配件市场在他们眼中并不是一个非常值得进入的市场。确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配件市场基本上处于“两极”状况。一方面,整车厂的4S/3S店等占据着高端配件市场,他们的产品有质量保证,但是价格却是非常昂贵;另一方面,大众的配件市场都众多的路边店占据,产品大都数是副厂件,价格便宜但质量却很难保证。不过,我们的研究表明,市场机会就在于“两极”的中间状态——我们预期在4S/3S店与路边店之间会出现一个中间市场,这个中间市场是以零部件卖场为主,他们以适宜的价格销售有质量保证的配件。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零部件连锁超市是重要的配件销售渠道,我们预期中国也会比较快地且大规模地出现这种类型的渠道,这将是中国零部件配套企业的主要机会。
因此,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如何发现具体的市场机会并捕捉住他们,这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公司业务持续增长的关键。
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并快速做出反应。零部件企业不仅需要关注和预测下游的整车厂市场的变化,也需要关注原材料市场的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