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你是我的玫瑰花
一些企业单位一提起请人做培训的经历都是感慨万千。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培训—你是我的玫瑰花”。为什么把花钱请人做培训形容成玫瑰花。原来很多企业单位请人做培训以前心潮澎湃,万分激动。可是培训完了却心灰意冷,万分沮丧。为什么会这样呢?培训机构的实力很强啊!老师讲的真的很精彩。沙盘培训也很成功。拓展训练训练也另人难忘。到底问题出在哪?
我们可以分析培训活动的结构。基本上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企业的学员,另一部分是培训的老师。那么这两部分人员的背景又是怎样的呢?首先是学员来自于企业,其次是老师来自于培训机构。那么老师和学员的结合点就是培训课程的过程。在此以前,大家彼此不熟悉。而老师仅靠从企业调查的文字上作了简单的分析,甚至有些老师连调查都不做只顾自己所谓的独家理论就是那些憋在自己心理的话讲出来就OK了吗?当然,我们不否定每个老师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从学员来看老师就是圣旨。一方面,他是领导分配下来的任务,必须完成。二是,老师肯定都是专家比我强,必须认真听老师的课。由此我们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听课是强制性的;另一个是专家讲得都是对的一定记下来。我们再次推论,强制性的学习能有好效果吗?专家不比更清楚你要干什么,能什么?唯一了解我们的人就是自己。你会问,红老师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培训了呢?培训当然需要,因为你可能很清楚要干什么怎么干但需要抽出时间研究一下自己怎么干更好更快,这样有利于你的发展。听课不是老师告诉你什么你记下来模仿,是实施的过程。而是老师讲给你听时,认真听只把知己适合的听进去,然后接下来考虑,考虑按老师的思路,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改观,我将做怎样的调整。
我们再来谈谈培训机构的做法,它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培训机构往往采取揣摩企业的做法。明显的特征是要企业将写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培训,然后再按照企业提出的需要制定培训计划。这一特征使企业很难分辨清楚该机构能否具备分析判断能力及对企业对学员的诊断能力。培训机构应该按照企业所提出的想法及全面资料甚至事实考察后,提出新的看法。看法不一定超越企业本身水平,他可以比企业提出来的深,也可也浅。唯一评判的标准是企业是否需要且全面。
企业在选择培训机构及老师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他们选择时往往看培训机构的大与小,是否有名,有那位知名的老师。而他们往往在选择老师的时候一味追求的老师名气和老师的学历背景,作过的案例等等。其实,培训机构能否帮我们作培训这件事就可以了。至于老师的名气和学历并不重要,只要他能帮你解决事情,解决恰到好处就OK了。我们始终要抓住的重点是这个培训机构和老师作出来的东西能否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培训机构和老师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因为我们的需要中,往往包括着虚荣心和主观判断。企业在制定培训需要的时候应该多注意采集被培训者声音。我们的培训决策者往往执行自己的主观看法。多听听具体学员的想法才能使培训根本更有意义
谈到效果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执行力上。我这里指执行力并不完全指学员还包括我们的管理者。但我们认为更需要执行力的是培训机构和老师。学员不记得温故知新,老师如果负责任的话应该坚持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悲的是,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怕跟踪。因为培训还没结束企业就喊没效果,更别提跟踪了。
培训体制也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目前,我国的企业培训行业还处快速发展阶段,相映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行业的自律也没形成机制。我们企业对培训的制定、选择、监管、评估都没进入规范期。也就是培训过程并没有进入互相制约的程序。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是企业开展培训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当然,评估监管的不是光指培训机构和老师还有我们的学员及培训制定者、决策者。
培训帮企业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建立良好的培训体系有利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及良性循环。愿企业培训这朵玫瑰花帮助企业绽放出永恒的魅力不在瞬间凋谢,使企业逐步走向更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