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谪居龙场,顿悟圣道;巡抚闽赣,平匪诛藩;回乡守制,光大心学;总督两广,保境安民。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至始至终都在践行“知行合一”的学说,真正地做到了“三不朽”,从而超凡入圣。不论是遭逢困厄,还是身处顺境,他都凭借着心学的智慧,不悲不喜、无宠无惊地泰然处之。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曾说:“二十一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因为他的心学智慧永不过时,他的人格魅力光照古今。诚如作者所言:“这个人用良心建功立业,因此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
作者简介
周月亮
当代“心学”名家,国内王阳明研究领域知名学者,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1958年出生于河北涞源,十余岁时初次接触王阳明;上世纪八十年代于研究生阶段开始研究王阳明,并深受王学后裔的影响。多年来,一直把研究王阳明及其心学作为毕生最高追求,曾出版《王阳明传》等多部具有重大反响的作品,在“三峡大讲堂:历史文化系列”开设王阳明及其心学专讲,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是国内活学活用王阳明心学智慧的开拓者、传播者和实践者,深深影响了一大批王阳明后续研究专家和作家。
《王阳明心学》是周月亮教授历时二十年心血力作。无论是从王阳明生平史料的广泛性与真实性、对心学研究的精深程度,还是写作的严谨程度上都无出其右。
目 录
导 读 怎样的日子才值得一过
小 引 阳明这只鞋
第一章 古越阳明子
夜光曲
不阴不阳
夜中正是用功时
年轮
灵地
立志学圣贤
第二章 掘地觅天
侠客梦
触因于心
圣人可以学而至
格物
媒体评论
曾国藩: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梁启超:王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救时良药,未有切于是者。
杜维明: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
余秋雨: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
史航:王阳明的思想在今天仍有意义。他让中国人活得自在,而不是受某种约束与强制。
当年明月: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
免费在线读
阳明这只鞋
一生极重践履的阳明,本身就像只鞋。这只鞋上插着生命的权杖。形成心学的倒“T”形结构——不是十字架,也不是钻不出地平线的那个正“T”形。他的“致良知”功夫就是要你真诚地站在地平线上,然后脚不离地地无限地向上升华,把人拉成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拔着头发离地球的是阿 Q,当缩头乌龟还觉得挺体面的是假洋鬼子,爬着走而无权杖的是孔乙己,只耍权杖而不愿当鞋的是不准别人姓赵的赵太爷……“未庄”不一定是绍兴,但阳明和鲁迅却同是绍兴人。未庄是俗世,他们是圣雄。
圣雄的生活方式是:生活在这里,却先行向着别处!换句话说,圣雄是只注定要走向远方的鞋。
《明史》阳明本传中只附录了一个学生的生平,既因为别的成了气候的学生都有传,大约还因为这个学生最能体现阳明学的“鞋”精神。此人叫冀元亨,因去过宁王府而被当成阳明通宁王的证据给抓起来,在锦衣卫的监狱里受尽百般折磨,但他对人依然像春风一样,能感动得狱吏和狱友们垂泪,他把坐大狱当成了上学堂。所有的司法人员都以之为奇,问他夫人:“你丈夫秉持什么学术?”她说:“我丈夫的学问不出阃帏之间。”闻者皆惊愕不已。
中国人培养感情的场所不在教堂,而在家庭、在“阃帏之间”,养成像对待亲人一样的对待世界的态度,就能活出真诚恻怛来,这真诚恻怛就是人人能口说却难实践的良知。
先做只鞋,再插上权杖,也不是阳明学的精神。那是把鞋的“大地性”当成了手段,断断成不了圣雄,往往是个枭雄,人们还会误把他当成圣雄。
再高贵的鞋,也是踩在脚下;但路也正在脚下。路,有不得不走的路;也有“灵明之路”。许多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找不到一只合脚的鞋,就好像合意的真理很难就是真理。
致良知,就是要你找到可以上路的合脚的鞋。致者,实现也。能否实现呢?就看你肯不肯去实现——因为,它就在你自身——“心即理”。阳明这样解释孔子说的“上智下愚不移”——不是不能移,只是不肯移。
说无路可走的人,是没有握住自家的权杖,把生命的舵送给了别人——那人哪怕是上帝也会变成魔鬼——上帝的真诚包含着上帝的欺骗。
心学或曰阳明学并不给世人提供任何现成或统一的鞋,如果有那种鞋就是枷锁和桎梏了,心学只是告诉人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双合脚的天天向上的鞋——找这双鞋的功夫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功夫是同一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