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021-55669210
关注我们
公开课程
企业内训
培训讲师
管理资讯
推荐阅读
课件下载
Toggle navigation
知名培训机构
网站首页
公开课程
企业内训
培训讲师
认证证书
培训助手
关于我们
培训现场
管理资讯
推荐阅读
资料下载
证书查询
会员积分
战略/管理
高层管理
/
领导力
/
执行力
/
战略管理
/
总裁研修
/
沟通技巧
/
中层管理
/
团队建设
/
研发项目
/
企业文化
/
危机管理
/
项目管理
/
新员工管理
/
商务考察
/
其他
人力/行政
薪酬管理
/
招聘面试
/
绩效考核
/
员工关系
/
培训体系
/
劳动法规
/
KPI
/
BSC
/
TTT培训
/
课程开发
/
高级文秘
/
行政助理
/
行政统筹
/
EXCEL
/
PPT
/
公文写作
/
职业形象
生产/质量
PMC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
/
多品种小批量下的生产计划
/
现场管理
/
一线主管
/
工厂成本
/
TPM生产维护
/
质量管理
/
5S
/
6S
/
精益生产
/
IE技术
/
环境安全EHS
采购/物流
CPSM认证
/
采购经理认证
/
采购核心
/
供应商管理
/
采购成本降低
/
多品种小批量采购
/
外包供应商
/
采购合同
/
SQE
/
3PL
/
MRO
/
战略供应链
/
库存控制
/
仓储管理
市场/营销
销售技能
/
谈判技巧
/
电话营销
/
客户服务
/
外贸操作
/
产品规划
/
大客户销售
/
渠道管理
/
销售经理
/
店面终端
/
品牌管理
/
销售团队
/
网络营销
/
营销策划
技能/素养
商务礼仪
/
演讲口才
/
职业经理人
/
职业化培训
/
时间管理
/
压力与情绪管理
/
各类技能
/
法律法规
热点资讯
更多 >>
1. 某银行《与情绪压力共舞》课程
2. 领导力培训课程体系及咨询
3. 领导力培训五大问题及解决思路
4. 全面领导力培训课程
5. 再次返聘!招行《冲突沟通,绽放关系》精彩回顾
6. 吸引和保留最有才华的人
7. 大连某大型制冷空调制造集团《高情商管理沟通艺术》课程圆满结束!
8. ISO、IEC发布多项国际标准
9. 采购被要求做证明题,原因何在?
10. 合理的拒绝,采购路上必然少一些艰苦
11. 除了价格,其他都可以谈
12. 降本增效,到底降什么本,增什么效
13. 采购谈判中,供应商总裁晕倒了!
14. 采购三十六计
15. 生产管理三步曲
工具表格下载
更多 >>
员工绩效管理--张老师
中高层管理技能提升
采购成本分析与价格降低
高管秘籍--弱势管理
九型人格与团队建设
让目标达成--年度经营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阿米巴经营模式构建实战
现场改善与生产效率提升
销售精英激励与实战技能提升
业绩飙升的三把利刃
360度沟通与影响力
移动互联时代销售之道
做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物流基础管理课件
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培训
总裁统御之道
让你的团队击中目标
企业实用应用文写作
有效设计薪酬激励体系
为什么百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发布人:admin 日期:2008-12-17
100万毕业生注定找不到工作
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大门被挤掉一半,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再创造新纪录,高校呼吁师兄师姐多关照自己的学弟学妹,这些都和社科院就业报告抽象的数字互相阐释,共同指向一个话题——大学生就业为何越来越难?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
大学生就业一时间成为整个民族都在关注的沉重话题,父母辛辛苦苦省吃俭用,就为了孩子能够大学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让孩子有个好的前程,自己也能老有所养,但现在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击碎了多少家庭的梦想,特别是那些指望靠上大学改变身份农村子弟更是如此。很多学生坦言,早知如此,还不如早点出去赚钱,自己不但不赚钱,还花钱,给本来就不好的家庭平添很多负担。“早知道不读大学了,搞得家里面什么值钱都没有,早知道去打工了”,这是一位网友的无奈之言。
忧虑已经冲击到中学生,读书还有用吗
就业压力的增大,让读书无用论再次泛滥成灾。很多人直言说,很多老板都不是大学毕业,照样当老板,还有的说,我初中毕业,年薪能拿8万。这些活生生的现实直接冲击着学生的观念,也冲击着父母的观念。而且,这种冲击力度还在向下传递,有个高中生忧虑地说,“我现在是高三的学生!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考上大学毕业后就业以成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但是等到我们去就业,竞争会更激烈!我不知道现在读书有没有用了,我只知道将来能活下去就行了!我是90后!”
事实上,这位中学生对于高考竞争的激烈以及即使考上大学后还要有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的忧虑,很大程度上是对当前真实现状的反思与困惑。
读书还有没有用处?这个命题本来就充满着争论:到底是上大学有没用,也就是说,读书的方式是怎样的才是有效的?还是读书有没有用?读什么书有没有用?
其实,这些争论与文革时期的读书无用论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文革读书无用论是基于直接经验压倒间接经验的极端性取向。而这一次读书无用论是基于预期的失落,投入——产出成本的巨大落差造成的。
读书是有用的,但需要看读的是什么书?培根不是说,知识就是力量吗!读书要有目的性,即你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如果是为了学术的追求,那当初就该目的明确,如果是为了就业,就该在填报志愿之前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有个初步的测算,看看哪些专业适合自己?是上职业技术学校,还是上大学专业性课程,这些都应当基于自己的实际条件来考量。正如一位网友所言“虽说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但现在这个社会是知识的社会,没有知识将很快被淘汰,我们眼光应该放远一些,不要担心,你们总会有把本事发挥出来的时候,但可别机会来了你确无力施展”。
扩招,是罪魁祸首?
不少人认为,高校大规模扩招是就业难的罪魁祸首。“培养一名大学生你知道父母要付出多少努力,总在扩招,遍地都是大学生,到头来还是失业”,但也有反对的,“就算大学不肓目招生,不也是还得有那么多人失业吗? 这与扩招不扩招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而且我们国家人口太多,同时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的。”
还有人更理性看到,“改革开放是好,可是好多招进来的硕士什么博士全干的什么活啊,有的活连中专生也行,浪费人材啊,扩招根本是缓兵之际,治标不治本。”
其实,我们不能因为大学生一时的就业难,就否认当时大学扩招的必要性,因为现在世界大学教育都在普及,读书越多虽然不一定代表能力越高,但至少给了你提高能力的必要基础。
扩招是我们这个民族一次高等知识和能力的转型,这个转型将是深远的,他实质上宣告了精英式教育的破产,中国正式迎来了平民化的高等教育。总体上的成功不能掩饰过程的瑕疵,那就是高校的盲目扩张带来的质量的下滑以及文凭的迅速贬值,还有就是大学自身没有调整好培养目标,没有对未来的就业趋势作出合理的预判,因而调整专业设置以及专业招生的规模。
扩招与高收费透支了家庭消费能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及生产——消费循环的畸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的总结的。
沿海城市多人争一个饭碗还是打道回府?
高薪是人才流动的内在趋向,高薪的本质意义在于资本寻找人才,但资本寻找人才是有限度的,一个地方资本吸纳人才能力再强,也是会饱和的,饱和的结果是人才追逐资本。
有人认为,“全轰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是找不到工作,咋没人轰到新疆去,不光造成当地就业压力,而且自己也不定找得到好的,这个应有一点地方保护政策吧,不然当地的失业人越来越多,外地人来抢饭碗的越来越多。”
也有人以身说法,给大学生提供建议,“我生在贵州,一个比较相对落后的省,父亲花了很多财力,送我去上海读大学,毕业后,我还是回到了贵州工作,这里的压力远远比不上上海,觉得大学生,真的可怜,父母花了很多精力财力,迫于生存压力,还是回到这个相对落后的省,我的一些同学,从上海毕业后回到了去比我更偏僻的县城,还不是因为工作不好找,回到相对落后的故乡,进了国企工作。但是在上海,太难找到自己如意的工作了,说实话,心里是有落差的,但是没办法,这就是现实,每个人都要迎合现实。”
是的,大学生目前最重要做的是面对现实,既然现实不能骤变,我们最好的选择是先融入现实,再试图改变,再说,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积极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出路。既然知道环境有不合理的地方,我们需要去努力改变它。
退学上技校?还是考研考博暂缓冲击波
就业形势不好,也使很多在校的大学生感到很忧虑,有人想退学去学习一门技术,有的表示要继续深造,暂时躲避就业冲击波。
一位学植物学科的大二学生向网友请教,“我今年大二,学的是植物科学,课都停了,二十人的专业,现在只剩十六人,我不知是去是留。家人让回去上技校可我心有点不甘,毕竟好不容易考上大学,难道就这样走吗?网友们给我点意见。”
我国高考独木桥必然会酿成就业难的问题,应当多开职业技术学校,这些职业技术学校不能像现在这样,需要更多的实践性的教员,可以从社会上聘请客座教授,让学科设置和教学模式,更适合就业。
在主流教育体系中,在找工作很难的背景下,很多人选择了考研和考博,“现在,考研和考博士越来越难了,你看教室里,大部分的学生都在看考研的书,再加上九牛一毛希望的公务员的书,好像又回到高考的时候了。”一位准备考研的毕业生说,自己投简历没有人回应。但是,博士毕业就业面更窄,有个对联写的很逼真,就是“上联: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下联: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 横批:愿读服输。”既然是愿意再读,也就只能服输。
其实,这有点像蝉,有一种蝉在地下潜伏17年才开始爬出来,据说是为了规避其他周期的蝉同时出现,造成资源的紧张。但这种周期的蝉,同时爆发也会给社会带来灾难,铺天盖日的。现在就业困难是我们人口出生大高峰的余波,再加上金融危机造成经济形势下滑,就业压力骤然加大。
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暂时的就业难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危机的消解,那些愿意从底层做起,上过大学思维能力灵活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学到实用的生存发展的法则,特别是那些很快转型的学生更能获得发展的好机会。
上一条:新劳动法与蚕食理论
下一条:成功的人为什么不是我
免责声明:本网站登载资讯文章是由会员发布分享,仅为提供给感兴趣读者学习研究使用,不代表本站同意该文章的立场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核实后会给予处理。
帕迪是谁
公司简介
核心价值
发展历程
公司资质
部分客户
我们的服务
公开课
企业内训
拓展训练
咨询服务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讲师合作
培训机构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法律声明
帕迪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2016@021px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企业帕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3263号;
备案:沪ICP备100048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