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重要吗?有意义吗?
这个问题是很多 培训人& HR 都在思考的,这里,我们换位到 普通职员身上思考一下:
企业培训的意义
如果我待在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没有任何培训,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我的能力还是那个样子。能力得不到提升,为企业创造不了更多的价值,那么收入一定会原地踏步,我愿意留在这样的企业吗?
绝大多数人应该都不愿意留在这样的企业混日子。
在企业里,团队需要学习、需要成长、需要精进。所以,企业一定要员工培训。
传统培训的难点
培训可以使员工的能力快速得到提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适时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很有必要,培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有科学的安排和有力的措施。
然而,企业传统培训的效率越来越低,培训效果也越来越不尽人意。毫无疑问的是,传统培训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培训需求。
传统培训成本高,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据统计,组织一场20人的培训,需要差旅费1万、讲师费1万、场地费5000、误工费1万……,搞得企业和组织者身心俱疲。
传统的培训方式意味着“集中”“时间”造成的协调困难,讲师时间困难,组织耗时耗力,而且线下培训对于数据的搜集分析,又要耗费巨大的人力,且效率低,结果评估难。
集中式培训,为了节约宝贵的时间,往往是讲师侃侃而谈,大量灌输,员工被动接受,课堂很热闹,员工很迷茫。
企业知识体系的创建离不开高质量的课程,但面临着内部课程无人做,外部课程选择难,资源零散没沉淀,质量标准难辨识的困难。
一次两次的培训课程,学员无法完整吸收企业知识,培训内容无法沉淀,企业复盘没有实时数据,一步乱,步步乱。
沟通交流式培训
另一种培训方式是沟通交流式培训。
企业培训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教室内上课,很多情况下,通过企业内部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可以达到很不错效果的一种形式。而这种培训形式比较简单,容易进行且非常节省成本,不足之处就是没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性可言,所培训的内容也会过于松散。
鉴于此种培训方式,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氛围,要形成良好的经验共享、共同成长氛围,只有良好的员工关系氛围才能形成良好的相互学习成长氛围
培训的变革时代
在过去的十年中,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习惯。企业培训也开始大量采用e-Learning模式。伴随着新兴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未来几年内90后开始大量涌入职场,企业又开始面临新一轮培训方式的变革。
任何企业都需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不断在组织中引进各种新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理念,以满足员工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这是网络时代学习型组织应具备的鲜明特色。
除了传统的 e-Learning在线学习之外,社会性学习、移动化学习、沉浸式学习以及嵌入式学习都将成为新一代 e-Learning的发展趋势。
会议式培训
通过开会进行讨论发言的方式进行培训也是一种可行性较强的方法。这种方法促进员工自主思考,并且给其发言的空间,同时讲述者和受训者之间能够更大程度去沟通,其效率和收获都会比较大。
为了培养后备干部,建议每个月留出一次工作例会的时间,让工作绩效优秀的普通员工也可以参加。这样可以实现,让优秀员工知道管理者是如何工作的?管理者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管理者在工作例会上是怎样与其他部门进行配合的等等。长期这样的培训机制,就能建立一支懂管理的后备干部,一旦他们后期走上管理岗位就很易上手工作。这家企业一直坚持这样的后备干部培养方式,充足的后备干部帮助企业规模已经提升了好几个台阶。
培训需求评估
培训需求分析是由企业有关人员收集有关组织和个人的各种信息,找出实际工作绩效与绩效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找出组织及其成员在知识、技术和能力方面的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谁需要培训等 。
培训项目设计
人力资源培训项目的设计,需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培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确定培训的目的或目标、设计课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培训主体(确定培训师或选择外部供应商)、培训活动的后勤设计、设施管理等。
培训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培训项目确定后,将培训项目落实成为可见的培训内容,再将课程展现给受训者之前应该完成的工作。课程的类型通常包括,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集群式模块课程等。培训课程设计原则:符合现代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符合成人认知规律、系统综合原则、最优化原则。
培训师的选择
培训师包括内部培训师和外部培训师,其中,内部培训师可以由总经理和部门主管、具备特殊技能的员工、培训专员等组成,外部培训资源包括,培训公司的专业培训人员、大学、科研院所、职业技术学校、公开研讨会和专题训练会、合作伙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