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与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正在全力遏制新冠肺炎病毒,多个省市临时决定顺延春节假期,将开工时间推到2月10日,有些甚至更晚。这令全球经济也跟着“打了一个喷嚏”。
不仅是中国的供应链卡了壳,中国人原本强劲的消费力也暂时消失了。
据美联社2020年2月9日报道,在意大利米兰的奢侈品购物区蒙特纳波隆,几十个奢侈品牌装饰了他们的橱窗,就为了迎接中国新年。但中国消费者没有如期而至。
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奢侈品消费来自中国。在意大利,他们的消费超过了俄罗斯人、阿拉伯人和美国人的总和。
作为国际石油交易基准的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从2020年1月初的每桶70美元跌至2月10日的55美元左右,部分原因是中国需求疲弱。中国是包括石油在内的许多大宗商品的全球最大进口国。
2月19日,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
2018年10月4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家奢侈品商店前,排着进店购物的中国游客。但2020年的春节,这些奢侈品店没有等来中国消费者。(IC Photo/图)
1
消费:延缓进口
作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是食品、电影票、汽车以及其它商品的主要买家。过去一段时间,这些商品不得不放缓进入中国的步伐。
徐鸿斌是北京一家中型规模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负责人,他的公司近些年开始从俄罗斯进口小麦、牛奶、蜂蜜、酸黄瓜等各色农产品。
“与世界上大多数产麦区不同,俄罗斯最好的小麦生长在北纬50度(大多数长在北纬40度),那里的土壤相当于东北的黑土地。”与南方周末记者谈起这些进口产品,徐鸿斌很是兴奋。
春节前,徐鸿斌就安排好了节后前往俄罗斯的行程。但受疫情影响,他不得不取消这些计划。几家俄罗斯供货商每天通过微信和邮件询问他,什么时候需求才能恢复。
徐鸿斌有些无奈,他暂时也没办法进口更多产品。一方面,春节前的存货还躺在中国的仓库里,因交通、物流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无法发往全国各地的商超。
他刚去过一趟天津,因为要从天津港进口,他的仓库设在那里。他得知,天津港也面临 “爆仓”的局面,进口货物仍在源源不断地进来,但所有码头均堆满了集装箱却发不出去。天津港是京津冀及华北最大的港口。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2月10日发布消息称,接到交通部水运局公告,目前天津上海港口堆放冷藏箱运力已满,建议近期企业到港不要选择天津和上海,并贴出了其他可能尚有能力接受货物的港口。
好在部分物流恢复了,于是,徐鸿斌雇佣了一些高价的临时工,先通过电商给零售客户发货。“临时工一天要300元。”他说,过去只要一半价钱,而货车司机则更紧俏,再高的价格都难以找到。
这也是徐鸿斌为什么放弃进口的第二个原因。因为人力、物流等成本的上涨,商品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所以消费者这段时间只会购买生活必需品,放弃一些原本价格就更高的进口商品。
这段时间,进口价格反而会下降,但徐鸿斌不敢冒险。比如俄罗斯牛奶,保质期6个月,从海上运到中国要45天,可一旦超过3个月,就没有超市愿意进货了。
“全球互通太频繁了,现在中国感冒了。”徐鸿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其它国家都很难受。”
据《亚洲水果》杂志报道,智利政府与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近日发布评估数据,称目前智利水果出口的收入损失可能高达1亿美元。
其中,损失最大的就是车厘子。自春节假期结束中国批发市场重开以来的48小时内,市场上估计有1500货柜的樱桃,但仅有249个货柜售出。
夏非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目前这个季节,南美和东南亚的水果正是销售旺季,因此受影响最大。尤其是车厘子,销售旺季是11月底开始到2月下旬。夏非曾是一家头部水果电商的采购总监。
“就在这短短3个月时间,智利一般要卖出10亿美金车厘子,其中90%都销往中国。”夏非说,“智利有太多人靠车厘子活着,包装工人、码头工人等等。”
车厘子滞销,是因为中国批发市场关闭了一段时间,以及交通受阻,没有办法抵达中国消费者手中。夏非说,过去这些车厘子一般从港口送往广州江南、上海辉展、嘉兴以及北京新发地这几大批发市场,但现在大多都积压在港口。
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主席 Ronald Bown表示,将继续向中国的医院和疗养部门捐赠新鲜水果。第一批已在上周完成,包括向上海的一家医院捐赠1000箱(1.5公斤/箱)蓝莓。
徐鸿斌说,国外供货商更着急,每天都在与他沟通。因为时差的原因,有时,他要线上办公至深夜11点。
不过,这些消费需求只是暂时的压抑。随着物流的恢复,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憋坏了”的中国消费者将会再次犒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