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是完全不同的
貌似是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我想至少有以下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
1. 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中,我们经常会设定一些目标,并在日常或定期进行考核,比如最常见的产品一次校验合格率、采购产品合格率等。同样的,正在安全管理中,我们也会用到目标管理,比如最常见的零事故、或者百万工时事故率等。
不仅仅是设定目标值,而且对于目标值的分析,我们 也采取类似的方式。当质量或安全管理中的目标不能达成时(比如有各类事故发生(可能包含质量事故哦)),我们会进行分析,并找到避免发生的方法。对于质量管理,其在ISO9001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应设定目标,可测量,并在未达成时进行纠正、纠正措施,必要时进行预防;而对于安全管理,是在安全生产法中有明确规定的,需要举一反三,处罚加上改善。
2. 持续改善。特别的,安全管理中,我们经常使用FTA或ETA,貌似在质量管理中没有?但真的没有么?想想在质量管理中我们用到的流程图,或者FMEA、SPC,或者6西格玛中的DMAIC等工具,是不是有类似的地方?我想,FTA的模式,其实对于分析质量事故,或者称之为质量缺陷,客户投诉,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呢?只是管理工具名称的差异,导致质量人很少去关注安全管理方面的工具而已。
3. 日常管理。检查表,对于质量管理来说,IPQC的检查表是最常见的;对于安全管理,日常检查表也是最常见的。特别提到的,是5S管理,或者6S管理。无论对于质量管理,还是安全管理,都是一个基础性的管理工具。5S做好了,对于质量提升,安全隐患预防等都有好处,也可以说一个基础工具了。
安全管理中的节假日、专项检查,类似与质量管理中的某个质量缺陷的专项检查、某个客户的专项检查。安全管理中的培训,强调三级培训;而对于质量管理而言,其实也存在公司级别培训,部门级别和班组级别的培训,只是名称换了而已。安全会议,需要的是总结月度、季度或年度的所有安全状态,并做总结、分析和计划;对于质量管理而言,管理评审会议就是最好的证据,当然月度的质量会议也是相同的。
应该说,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同样作为管理,其基本模式是相同的,这也是我从质量管理跳到安全管理后的一个感触,
说说差异吧。
个人认为,安全管理相对于质量管理,其安全事故的处理,与质量事故是不同的。不要说可以将客户投诉、内部质量事故类比安全事故的说法,这里的安全事故,指的是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的安全生产事故,或者说是产生人员dead的事故。这类事故,需要安全管理人员面对的层面较多:政府、家属、员工、媒体、高层、赔偿、罚款等等。并且由于当今国情的限制,往往有很多东西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比如赔偿金额问题,不仅仅是法律规定的60万,而是可以更多或更少)
质量管理者,我想是体验不到安全管理人在这方面的经验的。反过来说,安全管理者在经历过安全生产事故后,才能更加冷静、更加果断的去处理安全,和质量事故。而这一点,仅仅从事质量管理,是很难获得的体验。这也是我想从安全管理回归质量管理的原因之一了。
ISO9001作为一项基础型的标准,其指导思想应该适用于各种管理体系,包含风险管理、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等,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之一,当然每个体系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所以,学习了ISO9001,不能说就知晓了所有体系;但可以说,学习了其他的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你更加深刻的理解ISO9001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