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场营销管理,一定得了解真正的客户需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了解用户需求呢?
给用户真正想要的,而不是贵的
昂贵不一定好,精准才是好的。同样价格的物品对于不同人来说,价值是不一样的,人们在判断自己“有多想要一件物品”时,除了受到该物品价格的影响,还受到个人喜好、场合等更多更复杂因素的影响。
人类并不理性,近年来以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家们不断用实验验证这一点。单纯的通过价格来预测用户的行为经常是偏差巨大的,正如对于干渴的人,几乎免费的水远比昂贵的酒有吸引力的多。
互联网世界中,所有的人都希望用廉价的“水”战胜昂贵的“酒”,而大部分的人却不知道谁“渴了”,或者不知道自己的用户已经“渴了”。
做产品,最基本的,需要知道自己卖的是“水”,是给“渴”的人喝的“水”;而最困难也是最奇妙的,是需要知道谁“渴”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找到了用户的“痛点”。
像上帝一样了解你的用户
那么,怎么知道用户“渴”了,又怎么知道他们想喝那种“水”呢?
网络上从来不缺冷嘲热讽的人,植物大战僵尸活动开始后,有人发帖嘲笑,“一个两年前出的游戏,都被破解得毫无新意了,还有这么多饥渴的人想要”,参与者的回复五花八门:“电脑上早通关了,我就想在手机上试试”、“坚决支持正版,打死不越狱”、“我手机上安的是别人账号的,我就想有个属于自己账号的‘植物大战僵尸’”……这么多的槽点简直让人无法吐槽,除了上帝,有谁能想到用户会有这么古怪的爱好呢?
做产品,核心的核心就在于,一定要像上帝一样了解用户——无论他们多么小众、多么奇葩、多么与正常想象不一致——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提供“水”还是“饮料”。当真正理解了你为用户提供的是什么,你才会知道你的用户究竟是谁,喜欢什么。
正如同苹果推出 iPhone,需要知道有一部分用户仅仅是因为外观而不断更新换代,还需要估计到他们不管是否喜欢,都会更亲睐容易辨识的 iPhone5 而非 iPhone4S。
又如同腾讯推出微信,需要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底层才是其生存的关键,也需要了解那些仅仅为了让自己显得受欢迎,而不怕骚扰、没事“摇一摇”的女性用户的心理……
上帝在掷骰子,你也没法了解每一个用户的想法。但产品,就是你的所有用户的交点——虽然他们相隔千里、性格各异——他们都“渴求”你的服务。设法让产品成为用户宝贵的“水”,而不是昂贵但不解渴的“酒”。
爱你的用户,让用户爱上你
读到这里,您大概能够听出我的意思——产品的价值,在于发掘用户真实需求,再用并不昂贵的手段满足它们。然而,我也是一个喜欢温情的人——与其把产品比作与用户进行“水”或“酒”的博弈,我更愿意把它当做是与用户谈恋爱。
是什么力量,才能让人们暂时忘掉个人利益,义无反顾、心甘情愿地为他人做事?是爱。取悦用户,就像取悦你的爱人,真正的爱情不在于操控,而在于付出。想想我们熟悉、喜爱的伟大产品吧,它们愉悦了我们,我们才会死心塌地地追寻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