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Mindbridge软件公司的首席运营官,特斯塔(Scott Testa)对自己所制定的员工激励计划颇为自豪。该计划旨在激励销售队伍勇攀新的业绩高峰。公司许诺,业绩出色者可以去他想去的任何一个地方度过一个大周末,公司将为其支付最高达3,000美金的机票及住宿费用。
特斯塔说:"作为一家快速成长的公司,我们一直都在寻找有效的激励措施,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他还记得,当他向15位销售人员宣布这一奖励计划时,自己心里在想:"这肯定是万无一失的。"
不幸的是,这一看似"万无一失"的奖励计划却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最终以大挫员工士气而收场。特斯塔这才意识到他所设立的获奖门槛太高了。尽管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一个月能为公司带来20万美金的销售收入,但是特斯塔所制定的获奖标准是:销售人员要想赢得豪华之旅的机会,必须一个月创下50万美金以上的业务量。
特斯塔承认,这个数字只是他拍脑袋想到的,事先没有问过员工或手下的经理们的意见。
"显然,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他说,"我总是在会议上听到人们对它的低声嘲讽,最后,有个销售经理跟我说了实话,他说这些销售目标太高了。"这个奖励计划在开始实施的第一个季度就被取消了,并最终成为销售人员口口相传的一个笑话。
无效奖励不如不奖
一直以来,员工奖励计划就被吹捧为激励员工的最佳途径。但是很多公司都逐渐发现,要制定一个合适的激励计划,他们得像走钢丝一样小心翼翼。
某管理咨询与培训公司的总裁戴维斯说:"很多公司的奖励体系都制定得非常糟糕。"这种失败之举不仅令人讨厌,还会令员工大为恼火,进而导致生产率和销售额的降低。她以加里福尼亚的一家位列《财富》500强的保险公司为例,这家公司奖励顶级销售人员的办法是,给他们发放参加当地一家大教堂举行的圣诞庆典的入场券。问题是公司三分之一的销售人员都是犹太人,他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这些员工觉得很生气,他们不敢相信公司竟然会发放这样的奖品给他们,"戴维斯说,"公司的原意是为了奖励员工,结果此举却引发了一场大灾难。"最后,员工联合起来抵触公司,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保险类、投资类产品的业务量只达到了最低要求。在那段时期,公司销售额损失了75万美金,最终损失达到150万,因为很多出色的销售人员都因为此事离开了公司。
戴维斯估计,对于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小公司而言,因失败的奖励计划而招致的损失可高达20万美金,包括重新培训员工的费用、生产率降低的损失,这还不包括它对员工士气的无形打击。根据某人力资源和福利协会的研究,对大多数公司来说,这笔费用达到了员工工资总额的2%,高出了一个典型的奖励计划的实施成本。
物质奖励不是唯一
韬睿咨询公司(Towers Perrin)奖励与绩效管理业务的共同负责人杰苏萨桑(Ravin Jesuthasan)发现,近年来很多公司都放弃了奢侈型的奖励方式。他说,更多公司取消了诸如给月度优秀员工奖励一辆汽车外加1,000美金的奖励的制度,取而代之是与首席执行官共进午餐。Mindbridge的特斯塔说,在他的公司,最有效的激励方式之一是:只要公司实现了某一里程碑式的营收目标,全公司员工都外出郊游半天。他说:"那些在办公室里互不来往的员工便有了一次交谈并相识的机会。"
管理专家称,公司的表扬与奖励计划也可能对员工毫无作用,甚至产生相反的结果。盖洛普公司(Gallup)员工激励全球实践的负责人考夫曼(Curt Coffman)说:"在无效的奖励计划之下,很多员工对工作丧失了责任心,总是把自己的工作量压至最低。从根本上来说,他们是不尽责的。"
如何才能让工作态度散漫的员工变得积极忙碌起来?一个有13,000名员工的纺织行业巨头---美利肯有限公司(Milliken)采取的办法是:不外包任何工作。负责产品质量的副总裁克雷格·朗(Craig Long)说,公司坚持在美国国内生产所有在国内销售的产品。
虽然美利肯公司并不注重金钱奖励,但是管理专家经常以它作为员工激励方面的最佳典范。2003年,美利肯的员工平均每人向公司贡献了115个点子,其中90%被采纳实施。在这里,用以鼓励员工为提高生产率或销售额而出谋划策的,不是奖杯或豪华旅行,而是采纳并执行他们的创意。朗补充说道:"其中的一个关键是:管理人员承诺,会在三天之内让员工知道他们的创意是否会被采纳。"
工商管理教授施罗德对美利肯的创意体系进行了研究。虽然公司管理层并没有透露他们到底实施了多少创意,但是施罗德说他知道有一个创意是来自一个装卸工人的。有一次,一个卡车司机在将车倒上一个斜坡以方便卸货时,差点轧到了这名卸货工人,于是后者向公司进言在卸货区安装一架逃生梯。
然而,即使是最好的员工激励措施也有出错的时候。美利肯为下属的57家工厂的员工每月提供赢取一个泊车位的机会,前提是这个员工得实现某一生产率目标或销售目标。有一次,公司总部的一名实验室技术员获得了当月位于办公大楼主入口处外的一个泊车位,但是她拒绝将车停在那。"我们和她进行了谈话,"朗回忆说,"她说:你们挑的那个地方是你们想停车的地方,而我的工作地点是在公司大楼的另一侧,把车停在这,我还得走上一大段路才能到自己的办公室。"
奖励方式要人性化
盖洛普公司的考夫曼建议企业抛弃过去常用的那些奖励方式。他说:"我们发现,诸如年度销售人员、年度经理这类荣誉称号对员工所起的激励作用并不大,虽然获奖人当时会很高兴。这种奖励方式会演变成轮流坐庄。怎么才能获奖?怎样才算优秀?现在大多数的员工激励计划都无法就此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考夫曼提到,另一个大问题是,这种奖励常常不够人性化,公司总是在员工取得骄人的成绩之后很久才会对他做出奖励,有的时候甚至长达一年。他认为,对员工的表扬应该一周进行一次,不管你是说"干得很好",还是说"我注意到你是怎么应对那个顾客的",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让员工干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