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辞职那年的一天,确切说是2005年1月6日中午,我去华为坂田基地的食堂吃饭,路上正好碰到刚从食堂出来的任正非。他穿一件深色西装上衣,浅色裤子,手里提着一个白塑料袋,里面装着一二十个包子和馒头。他一个人走着,一副顾家男人的模样,也不跟别人打招呼,迎面经过的人当然也不会和他打招呼。三三两两的员工只是在经过时看着他,待他走过,偷偷地笑,再回头看一眼老板提着馒头的背影。
这就是很多人眼中最好的中国企业家的形象——像一个平凡人一样走在他一手缔造的王国里,旁若无人,别人当他不存在,他也满不在乎,实在是没有什么企业家形象。
我们平时所知道的企业家,看起来都像时代的弄潮儿,唯独任正非,除了低调,几乎让人想不起来他还有其他色彩。不管在公司内部还是外部,他似乎总是隐身的——他的文章是大白话,思想是灰色的,公司取得了巨大成绩也不喜形于色,在媒体的描述里也是模糊不清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什么鲜明形象的人,却拥有巨大的可怕的能量!
任正非向《华为人报》推荐过一篇题为《可怕的曾国藩》的文章,那么任正非有什么可怕之处呢­
他是机器,竞争机器!
馒头代表生存和平实无奇,或可象征任正非的外部特征。机器代表理想的设计、合理的操作性、稳定无误而持续不断地运行,这才是他的内在形象。
持续性是核心
今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名单中,华为公司跃居榜首,位列前三名的华为、联想、海尔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华为顾问吴春波教授在他的微博中评论道:“在中国电子信息领域,海尔与联想首先冲过千亿大关,但这两家公司随后就徘徊不前了。不知道是战略、组织、文化的问题,还是企业家的问题,两位掌门人应该思考一下。”
这个评论让人很有感触,每当看到中国企业尤其一些优秀企业出现了某些问题,就想起“企业家机器”这个概念。企业家非得是机器不可!尤其以任正非为参照系,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我们听过任正非很多次讲话,不仅很少听到他抱怨,而且发现在他那里,没有一般性的、平均化的东西,只有具体的、近乎铁一般冷硬的逻辑和事实。他提倡所谓的“灰色”、“灰度管理”,但他绝不中庸,绝不“和稀泥”,而且坚决反对下属干部无原则地“和稀泥”,因此,在华为的氛围中有一种客观性。这在重关系、家长制的中国企业组织里,是头等重要的事。没有这种客观性,一个人的本事和胸怀再大,一个组织的人才储备和资本再雄厚,也会渐渐萎缩,成不了气候。有了这种客观性,来自五湖四海又分布于各大洲的数万华为人就没有“江湖气”、“商圈气”,神秘低调的任正非也没有“教父气”、“老板气”。
在中国企业界,华为是一朵奇葩。它的独特性所传达出的核心讯息是:中国企业只要善于、敢于采取持续不懈、实事求是的战略,是可以跻身世界级企业之林的。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那么,企业之间的竞争,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企业家的高度和厚度。不领悟这些,其实很难真正理解任正非以及华为取得的成绩。
认知一个卓越的企业家是必须要有点想象力的。比如最常听到的对华为文化的解释是“狼性”,任正非被叫做“狼性企业家”,这样说就不太有想象力,而且这种破解基本是错误的。动物总有打盹的时候,而机器可以一直运行下去。我国在制度文明方面比较欠缺,企业家必须是他的企业的坐标,全方位地以身作则、现身说法,而不能仅仅当个战略家、激励家和领导人,必须成为企业家机器,才可以持续地以自身的特性去弥补制度的缺失,同时以此特性去实施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