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有的企业职能进行改革和完善并非易事,企业的内部审计系统也不例外。从传统意义上讲,内部审计的职责仅限于在管理及规章制度方面的监督。因此,许多内部审计团队在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严重不足,同时无法在改革工作程序、推广优秀经验方面向企业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企业中新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应用以及对"多快好省"目标的迫切追求把内部审计推到了风险管理和运作程序改革的最前沿。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要求其内部审计部门突破传统的管理和规章制度范畴,承担更加广泛的职能。
对许多内部审计人员来说,这一变化过程既艰巨又充满了各种不稳定因素。成功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可以概括成一点:结合。内部审计的资源与技能只有与多数股东的预期和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同样重要的是,内部审计的改进成效必须量化。许多企业给监督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结果却无法对回报进行评估。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以企业发展目标为标准的全面业绩评估系统。
加速内部审计职能转化
在转化内部审计职能方面,企业确实有所进步,但步伐缓慢。通常看来,内部审计工作并不属于关键职能岗位,亦非职业生涯中重要的晋身之阶。但是,一名称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是个多面手,在必要时充当经营咨询专家、心理学家、后备支援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多种角色。因此,内审人员只有具备多种专业技能才能取得成功。同时,多重职能也给监督者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他们可以自由参与企业内各种经营管理工作。培养开阔的视野,因而拥有更多机会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整合增效。
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非常重视这种广博的知识与技能。它们不仅利用内部审计部门促进经营,而且用来当作培养管理人员的基地。可惜这种方法的使用并不普及。在很多情况下,内部审计团队提供的技能常常不能适应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市场需求。
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哪些新方法呢?一流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怎样的?优秀的监督企划必须满足如下八个条件:
目标明确:明确掌握高级管理层、监督委员会与董事会等核心人员对企业的预期目标,并确立其优先顺序。
战略一致:内部审计部门的资源、技能和投资与企业核心成员的预期目标高度协调。
充分交流:内部审计系统及时通报调查结果、提供技术支持并促进交流。
评估风险:投入资源,关注高回报的投资计划。
高效的监督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系统与工作程序并不断改进、升级。
知识管理:积极在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和联营合作公司之间进行优秀经验交流。
技能更新:富于创新精神的企业部门不断培养技能广博、适应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业绩评估:拥有精密的量化评估系统,对目标完成情况与创造的价值进行精确评估。
帮助建立企业竞争优势
改进后的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在很多方面为实现企业增值作出巨大的贡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收益最大化:以前,多数企业中的内部审计部门很少在促进收益最大化方面用心,但是这方面的发展空间最为广阔。内部审计可以有效控制和防范票据错误、欺诈或技术条件不足等导致收益流失的现象。关键是确保技术研发和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符合企业的既定目标。
控制支出:内部审计系统一贯重视企业的支出管理,但是随着电子通讯、网上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在这些新兴领域内进行支出审核与评估,内部审计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
风险评估:在大多数企业中,风险管理与评估投资方案是首席财务官的工作重点。而首席财务官则必须依靠企业内部审计系统处理这些关键性的问题。
技术与相关经营程序:内部审计必须掌握技术研发方面的重要技能。当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经营程序的变革时,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对这种变化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其达到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