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前提--现实
当你没有能力去打别人,而说自己善良不打人的时候,只是表明你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
一个人不能(不敢或无能力)据理力争,而说自己厚道,这样的厚道其实只是憨厚、愚笨而已。
只有当所有的人都拿起武器,大家才可能一起放下武器。
只有当你拿起武器,敌人才会放下武器。
表明自己坦诚、诚恳的时候,对商业生存而言,其实就表明你放下了武器。
当别人正设局让你踩陷阱的时候,你的诚恳只是让人更肆无忌惮而已。
对非善良之辈,你的诚恳其实只是自投罗网,而厚道则无异于束手就擒。
不要急于去表现你的诚恳,或许还可以让敌人有所忌惮。
你急于表现出来的诚恳,只是让人知道你两手空空、不具有杀伤力而已--这可以
感动善良的人,但是,在强盗逻辑者那里却不过是自投罗网而已。
博弈里面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超逻辑因子。
当你固守诚恳和厚道的时候,也就是你放弃人类创造力,放弃你的超逻辑因子发
挥作用的时候--这简直就是自投罗网,把自己的逻辑和军事机密拱手示人。
选择就是权力,自由就是对必然的把握和超越。
--摘自李泽尧专著《跟单员培训金典》
幸福与快乐之别--自在与存在之别
大地、山峦、江河是存在,物品、产品、粮食也是存在。存在是一个很大的词汇,囊括了天下所有的存在物。
人也是一种存在,我看到你坐在那是,你当然存在在那里。
自在却不同了,自在是对有精神、有意识的人而言的。我看到你待在游泳池里很
"自在",那说的是你怡然自得,很惬意。生活中的"自在"一词只是"爽"和"舒服"的代名词。
可在哲学、心理学,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则不同了,自在是I与me的分离和有了
I与me分离后的I与me之间的互相观照的结果。
感性的快乐是一种存在,而深刻的幸福则是一种自在。"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可 以很快乐,因为快乐不需要自我觉知,而幸福则恰恰有待一个人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快乐有福才是幸福。快乐是一种放任的投入,幸福则是一种自觉的回味。
--摘自李泽尧专著《跟单员培训金典》
忙碌、自发的生存物是没有自由可言的
对生存物而言其终极目标是生存和生命本身。
小草不懂得自杀,也没有本事自杀。只有自觉化了的人才有反生命行为,比如自 杀。没有超越生存和生命的生物没有自由和选择。
难道会有自发的自杀吗?没有!如果没有一只跳出自己以外去的手和思想,它怎 么实施自杀呢?饿了就想吃,困了就想睡,这样自发的行为不都是维护生命的行
为吗?它在无意识中就在捍卫生命,就在为生存而忙碌,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 亡"。
自觉是自发的对立:自觉是二元的,自发是一元的;自觉是I和me的分离,自发则无I、me之分别--所谓混沌状态是也。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并非绝对的自发,也非绝对的自觉,有的人是身不由己, 有人问:"自觉了的人的爱会带有更多的功利性?"我们的回答是:"只能说自发的人没有选择,而自觉的人有了选择。但并不意味着自觉的人更带功利性。"另外, 自发的人的爱可能含有杂质而不自知,自以为神圣、无私、感性投入,而那些令他(她)来爱的因素却可能恰恰是现实的,实利、庸俗为前提,实用为基础。而自觉的爱则可能分别出这些干扰因素,最后有所选择。
最起码可以说的是:自发的人比较真实、不太会变化,因为他(她)没有选择性 。自觉的人便有两种可能了。自觉的人可以"骗得了别人,但是却骗不了自己";
而自发的人却连自己也骗进其中了--你看他(她)一副死去活来的样子,很是真情,结果(真实)可能只是为对方的家庭环境、外貌等等所谓美好的要素陶醉而 已。
自觉的人可能会比较随意,因为爱若不带功利性、目的性、不带隐含的现实利益 因素的话,爱就会非常自由,也就非常激情,也比较无碍无挂。像"萍聚"所言,
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因为,心的共鸣,激情的互动是它唯一的承诺和追求。
--摘自李泽尧专著《跟单员培训金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