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研究是制定发展和创新战略的基础和前提。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不是人为决定的,而是市场需求拉动的。因此,进行制造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就要研究这种拉动力和牵引力,就要从当前市场需求的热点和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中,去把握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和创新趋势。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世界性的消费热点。
自1998年英国作家出版《绿色消费指南》一书,呼唤绿色消费意识的崛起以来。绿色消费成了一种全球性的、崭新的、现代消费浪潮。由于绿色浪潮“包含着冷静的、理性的商业逻辑。”因此,必将为制造业提供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所谓绿色浪潮,是指以保护环境和回归自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绿色营销活动。其主要特征是:提倡绿色消费观念、营造绿色消费的群体意识。创造绿色消费的宏观环境,培育绿色文化,进行以绿色产品为主要标志的市场开拓。
这种绿色消费浪潮,适应了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各国消费者的认同。在绿色浪潮中,企业发展目标开始了与环境目标的融合;企业管理理念、营销理念开始了与绿色生态理念的融合;这种绿色浪潮的飞速发展,已经为绿色制造,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并提出明确的生态要求。
当前,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家电、绿色家居、绿色包装、绿色建材、绿色环保汽车,绿色节能产品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必须从制造业下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设备支撑。
这种巨大市场需求不仅给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而且给制造业提出了创新的方向和目标。这种创新要求有两大重点:
其一为:必须尽快发展绿色制造从国际贸易看:近年来,许多国家要求进口产品要有“绿色标志”认证。有些国家还制定了极为苛刻的产品环境指标,设置了“绿色贸易壁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绿色制造业的发展。确保产品的制造过程能够满足绿色认证的要求。
从国内需求看:洁净生产和净化环境的要求急需烟气脱流装备,水资源的匮乏急需绿色水资源洁净装备;环境污染的控制急需清洁能源制造设备,小至眼镜架的生产也急需无焊药一次成型焊接设备。
其二为:必须尽快发展绿色集成制造绿色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和集成的角度来考虑和研究绿色制造中的有关问题。才能满足产品的组合要求,互换要求,集成要求,匹配要求。
当前,绿色制造的集成功能目标体系包括:产品和工艺设计与材料选择系统的集成、用户需求与产品使用功能的集成、绿色制造总装中的相关性技术集成。绿色设计的支撑软件如:计算机辅助绿色产品设计系统、绿色工艺规划系统、绿色制造的决策系统、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系统等都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并成为绿色营销的主打产品。
四、 运营研究:要学会进行知识运营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和战略设计的目的在于运营。运营是对战略策划的验证。又是对既定战略的发展。当前,在制造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一个十分明显的弱项是:只注重有形资产的运营而不注重无形资产的运营。
未来财富的来源主要是知识。知识运营,就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开发知识资源,促使知识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整合器”、“粘合剂”和“催化剂”,促使知识:
由潜在的生产力要素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
由生产力中的非主导要素转变为主导要素;
由企业资产中的潜在增值要素变成显在增值要素。
因此,无形资产不仅已经成为了制造业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成为了企业最活跃的增量资本。成为一种超越生产、商品本身和所有有形资产以外的价值。
这种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趋势是现代资本理念的新进展。具有极大的市场扩展力和冲击力。从目前世界著名成功企业的发展轨迹分析,未来企业的经营,着力点已经正在或悄悄地转移到无国界的知识资产的经营上。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优秀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例已达1比2或1比3。拥有名品牌的许多跨国企业的品牌价值已远远超过年销售总额。
因此,能否有效地测量、管理和开发和利用企业巨大的无形财富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成为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进行知识管理和知识运营对广大制造业企业来讲,将是崭新的、也是艰难的课题。这表明:我们在进行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中一定要下力量进行知识运营的研究。不然,我们就会落后于人。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当前相当多的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是不应该的。
五、 实战研究:必须走出惯性思维的围城
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因此,战略研究一定要从行业、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这种从实际出发不是进行过去实践的轮回或重复。因此,必须向前看,必须走出传统思想的围城,突破传统思想的羁绊。
当前,很有一些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因袭过去的思维,玩概念出新。以为,只要想出一两个新词儿就是创新战略了。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种在实战策划中进行概念游戏的做法是一种战略研究中的低俗化倾向。是制造业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中一定要注意的。
前不久。笔者在报道中先后看到一些城市的制造业规划就有这种倾向。比如某个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提出:
确定要实施“走出去国际化”与“请进来国际化”并举的策略,形成“市场国际化”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际化”多边双向循环、链条式、一体化运行的新格局”。
这样的发展战略看起来,很是一个“制造业国际化”的新理念。其实,留有相当多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早已经把国际化的边界延伸和扩展了。
十年以前流行的“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概念和做法,早已经被网络化制造给冲淡了。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的市场已逐渐国际化。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把中国制造企业和世界制造企业连接了起来。不用“走出去”,就可以实现买家和卖家的最短路径联接,也不用“请进来”,就可以实现中国企业和世界企业的最快速度成交。那种“多边双向循环”只要进入互联网就立时可以实现。
这种听着热闹的东西,只不过是概念玩家的一种并不高明的游戏罢了。
因此,确定国际化战略一定要有国际化眼光和视角。必须面向世界考虑企业的发展。确定进击的方向和目标。不能玩花花点子。那样的企业发展战略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