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梦魇仿佛又在重演。
19日的金融动荡迅速传到泰国周边地区:当日,雅加达跌幅超过2.85%,吉隆坡跌2%,新加坡跌2.23%。
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投资者的担心会否成为再一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毕竟,目前亚洲大多数经济体中,已经出现了泡沫成分。
祸起央行
今年以来,泰国经济日渐活跃。在此背景下,泰铢开始走强,泰铢与美元间的汇率上升幅度超过13%。
泰国政府对于泰铢的坚挺,心存疑虑。在它们看来,目前泰国经济还不足以支撑偏硬的泰铢。
泰国政府显然担心,由于泰铢的过快升值,将会造成泰国的贸易逆差。因此,59岁的泰国财长蒂耶通,在本月早些时候就对外宣布泰国将采取坚决措施打压过快升值的泰铢。
12月18日,泰国央行宣布对外资的惩罚性措施,可以被视作这一表态的现实版本。
但市场将泰国旨在打压泰铢的政策,视为泰国准备向外国投资者关闭市场的开始。这是因为,按照这项政策,外国投资者将付出10%的投资税。面对这种资本管制,大多数投资者选择了撤退。
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是:泰国股市剧烈下挫。政策公布第二天,泰国股市下挫近15%,而泰铢兑美元的汇率单日下跌3%,创3年来最大跌幅。
泰华农民银行的人士认为,若泰铢币值出现稳定态势的话,泰国银行也许会考虑在未来逐步放宽上述措施,以减轻对泰国资本市场流动性和投资气氛的负面影响,因此,上述措施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仅是短期的。
热钱罪魁
据泰国央行统计,从12月份开始,热钱进入泰国的热情激增,12月第一周,共有9亿美元热钱进入泰国,这比一个月前多了2倍。
泰国央行另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60亿美元热钱进入泰国。这些热钱主要投资泰国的债券及其相关产品。
热钱的追逐让泰国政府十分敏感。因为这仿佛又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景象重演:外资热捧泰国,从而使泰铢高估。
为避重温噩梦,泰国政府出台了上述强硬的限制外资的政策。
但泰国股市的激烈动荡,让泰国感觉到此前的政策并不成功。蒂耶通也开始暗示,泰国将缩减打击范围,将主要打击力量集中在泰国短期国债上。据了解,泰国今后可能对外资投资短期国债实行较为严厉的限制措施。
这支基金旗下有3.5亿美元资金投资于亚洲股票。
又一次教训
泰国的情况给了中国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不能用行政手段抑制汇率或外资的进入。这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弱势经济体来说,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一个弱势经济体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全依赖市场来调节本国经济;除市场外,还需要其他手段如法律手段来维护本国金融乃至经济安全,但手法值得考究。
从现实情况看,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面临和泰国同样的问题:在美元加速贬值的背景下,本币升值过快。
相比之下,说中国的情况更为严峻,并不为过。
因此,如何保证人民币合理升值速度以及保持中国股市稳定的发展,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是因为,在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这些行政手段将导致外资采取更加隐秘的渠道进入中国其他行业,如房地产或债券市场,从而在这些行业中产生泡沫。
一个可行的办法,或许是中国应尽快出台《金融应急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在何种紧急情况时,中国的市场规则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对过度投资给与示警。
用这样的方式,保护本国经济和金融安全,外界将能有明确预期,也就不至于导致市场恐慌。
在《金融应急法案》出台之前,中国最应该做的或许是,资本外逃的渠道同样多加留意。无论从此前历次金融危机,还是此次泰国金融动荡看,资本外逃比热钱进入更快也更具危害性。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中国政府似乎已意识到这种危机。近期从中国央行频频传出打击洗钱的消息。(钮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