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实力强大的对手过招,可能需要花费数倍于对方的精力,还不一定能赢。对于企业来说,这是手工管理时代的游戏规则。可现在是信息发达的e时代,企业能不能赢,更多地取决于它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不是规模。
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在于抢先于竞争对手的学习步伐。携裹在信息化浪潮中的中小企业,如果能利用好e方法和e工具,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便有可能凭借其小而灵活的身姿在与“大块头”的赛跑中抢得先机。
前景是如此美妙,事实却不容乐观。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达4,0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而其信息化率还不到10%。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着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对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等问题,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借力信息化,提高竞争力?本期请到了爱商科技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总裁宋理、深圳市兆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涂井强、浪潮集团高级咨询专家赵旭东,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宋理:由零散到系统
爱商集团成立于1996年,在韩国和香港都设有独资公司,为何在今年初才开始实施信息化?
宋理:信息化的步伐我们其实很早就迈开了。以前我们上过一些比较小的、零散的软件,比如一些进销存软件等。我们在今年初开始上ERP,希望实现系统的信息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之前一些零散软件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了信息化的好处。二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软件已经越来越跟不上企业发展了。所以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我们的管理能力和竞争力。我们在今年初上了ERP,而且我们是从旗下的爱商精密开始的。这是因为集团公司的信息化项目跟单个的企业相比,要复杂得多,所以我们只能先从某一个子公司开始,而不能一下子全部都上线。另一方面爱商精密是我们的核心子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所以需求最迫切。
都是些什么样的需求呢?
宋理:主要是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公司的客户分布在全球,客户的群体不同,下定单的模式就不同。我们要保证从定单到采购的准确性,比如我们有没有库存、库存的成品多少、半成品多少、原材料是多少、我们还欠缺多少物料、我们该下多少订单? 这些都需要准确的数据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准确性,而且我们的客户有很多个性化的需要,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为客户量身定做,这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