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021-55669210
关注我们
公开课程
企业内训
培训讲师
管理资讯
推荐阅读
课件下载
Toggle navigation
知名培训机构
网站首页
公开课程
企业内训
培训讲师
认证证书
培训助手
关于我们
培训现场
管理资讯
推荐阅读
资料下载
证书查询
会员积分
战略/管理
高层管理
/
领导力
/
执行力
/
战略管理
/
总裁研修
/
沟通技巧
/
中层管理
/
团队建设
/
研发项目
/
企业文化
/
危机管理
/
项目管理
/
新员工管理
/
商务考察
/
其他
人力/行政
薪酬管理
/
招聘面试
/
绩效考核
/
员工关系
/
培训体系
/
劳动法规
/
KPI
/
BSC
/
TTT培训
/
课程开发
/
高级文秘
/
行政助理
/
行政统筹
/
EXCEL
/
PPT
/
公文写作
/
职业形象
生产/质量
PMC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
/
多品种小批量下的生产计划
/
现场管理
/
一线主管
/
工厂成本
/
TPM生产维护
/
质量管理
/
5S
/
6S
/
精益生产
/
IE技术
/
环境安全EHS
采购/物流
CPSM认证
/
采购经理认证
/
采购核心
/
供应商管理
/
采购成本降低
/
多品种小批量采购
/
外包供应商
/
采购合同
/
SQE
/
3PL
/
MRO
/
战略供应链
/
库存控制
/
仓储管理
市场/营销
销售技能
/
谈判技巧
/
电话营销
/
客户服务
/
外贸操作
/
产品规划
/
大客户销售
/
渠道管理
/
销售经理
/
店面终端
/
品牌管理
/
销售团队
/
网络营销
/
营销策划
技能/素养
商务礼仪
/
演讲口才
/
职业经理人
/
职业化培训
/
时间管理
/
压力与情绪管理
/
各类技能
/
法律法规
热点资讯
更多 >>
1. 某银行《与情绪压力共舞》课程
2. 领导力培训课程体系及咨询
3. 领导力培训五大问题及解决思路
4. 全面领导力培训课程
5. 再次返聘!招行《冲突沟通,绽放关系》精彩回顾
6. 吸引和保留最有才华的人
7. 大连某大型制冷空调制造集团《高情商管理沟通艺术》课程圆满结束!
8. ISO、IEC发布多项国际标准
9. 采购被要求做证明题,原因何在?
10. 合理的拒绝,采购路上必然少一些艰苦
11. 除了价格,其他都可以谈
12. 降本增效,到底降什么本,增什么效
13. 采购谈判中,供应商总裁晕倒了!
14. 采购三十六计
15. 生产管理三步曲
工具表格下载
更多 >>
员工绩效管理--张老师
中高层管理技能提升
采购成本分析与价格降低
高管秘籍--弱势管理
九型人格与团队建设
让目标达成--年度经营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阿米巴经营模式构建实战
现场改善与生产效率提升
销售精英激励与实战技能提升
业绩飙升的三把利刃
360度沟通与影响力
移动互联时代销售之道
做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物流基础管理课件
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培训
总裁统御之道
让你的团队击中目标
企业实用应用文写作
有效设计薪酬激励体系
中国领跑革新尚存致命短板
发布人:admin 日期:2013-04-25
“我们看到的技术革新,似乎是一群人在某个领域刻意钻研的结果。其实不仅是如此,这群人在新领域开疆拓土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作为支撑。” 中国领跑革新尚存致命短板 ************ 10:32:17 来源: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总第395期)作者:冯鹏程 专家和权威也难以准确预测技术革命 今天我们回顾蒸汽机、油气内燃机、铁路、电、电脑以及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觉得这是理有固然、天经地义的高技术、高效益。但在这些重大技术革新之前,或正在发生的时候,人们不是这么认为的。就像福特回顾T型车的发明时说的那样:“当时如果我咨询市场的需求,人们肯定不会想到要一辆车,而是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这个道理,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技术革命发轫之时。蒸汽机的出现,是包括瓦特在内的英伦若干有才华的工程师努力的结果,但瓦特解决蒸汽机技术难题时候,更多考虑到的是如何将一台煤矿提水的机器变成更有效率而已,他和他的同事都没想到,之后这台改良后的蒸汽机居然被各行各业所应用,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事实上,基于蒸汽机的应用者和同时代的人,都没有意识到相关发明的伟大。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火车,与富尔顿发明的蒸汽船,刚问世的时候,遭遇人们的讥讽不断。富尔顿游说拿破仑时,甚至被其撵出去。 即使在今日,判断一项技术的未来影响和潜在效益时,所谓的专家和权威的话也不可信。事实上每年各国申请的专利数千万,最终能被商业化的专利屈指可数。至于被虚掷在各类失败技术项目的资金,更是无法计算。对于政府而言,这其实是它爱莫能及的领域,因为新技术革命面临全然未知的未来,而政府的能力,在于根据确定的知识和信息,利用权力组织动员社会全部资源去完成一个可行的目标。试问如何让一群官员去判断一个领域的技术革新前景?以及一项技术的发展空间? 技术革新背后的社会支撑 我们看到的技术革新,似乎是一群人在某个领域刻意钻研的结果。其实不仅是如此,这群人在新领域开疆拓土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作为支撑。 首先是思想与舆论自由。任何一项技术革命,其实都基于人们在自然社会的认识出现重大突破。以蒸汽机为首的第一次技术革命,是基于一群优秀技师与工程师努力,但这些人的知识和训练,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当时英国乡绅与教士群体。在16世纪早期,由于工商业繁荣引发的粮价上涨,让掌控土地的乡绅与教士群体变得富裕,这群人终日悠闲无事以钻研学问为乐,他们的知识结晶构成后来工程师努力的知识基础。至于后来内燃机以及电气、电脑、互联网技术革命,都依仗于大学各类基础学科研究人员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而这群人之所以取得突破,根本原因在于学术与思想自由,研究无禁忌,思想无桎梏,同时学术自治传统保障知识智慧生产体系运作正常运行,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其次是私有产权有效保障。技术革命引发的经济周期被称为康吉拉耶夫周期,长达六七十年。也就是说,从思想火花迸现到现实生产力开花结果改变寻常百姓的生产生活,整个过程需要两代人的努力。整个投入产出周期如此漫长,如果人们不是相信自己的投入会有回报,那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研究人士的重大发现,如果不能保证自己获得应有的荣誉与财富,那么谁有兴趣搞发明创造的智慧生产?如果投资因为项目本身问题失败,那么投资者只能自认晦气,但如果是经营利润滚滚而来之后,政府充公没收,那么这种预期一旦形成,有谁去投资新技术项目呢?简单说,技术革命,从头到尾都是“企业家”行为,如果企业家的成果不能得到保障,技术革命根本不会出现。 最后是国家社会的文化是鼓励创新、兼收包容。技术革命是企业家群体的“破坏性创造”,是对旧有秩序的颠覆,不仅是生产方式上,也包括生活方式。而个性独立、不盲从权威、甚至藐视权威,是技术创新者和相关投资者的性格标签。人们抗拒甚至反感冒险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创新的失败率实在太高了。人们只看到成功的颠覆者赢家通吃的风光无限,从不愿意回忆那些输家的凄凉景象。如果一个社会对于创新有个性的输家非常包容,并乐于给其东山再起的机会,那么整个社会创新者会层出不穷,反之则是固步自封。这方面典型案例,应该是日本。尽管拥有无数精良的技术员和与工程师,但他们从未在重大领域取得像美国这样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日本文化对于输家从来不客气的——当然现在不会破腹自杀了,但对其精神和人格上羞辱是无止尽的,有时甚至比自杀还让人难受。这种文化下,工程师与学者之间,可能互相会比谁活得更细致更精巧,但他们不会越出既有圈子去开拓新边疆的。 弥补短板亟待社会制度变革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公布的《2012年全球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指出,中国知识产权局所接受的专利申请数连续超过日本及美国,在2011年成为世界第一,无论在新型专利、商标,或是工业设计的申请数量,2011年都是最多的国家。该份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的专利申请数增加7.8%,连续两年增长超过7%。而UM、工业设计,及商标的申请数分别增加了35%、16%,以及13.3%。WIPO表示,尽管经济不景气,持续成长的专利申请显示企业追求创新。2010年超越日本专利局(JPO)之后,2011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进一步取代了美国的专利商标局(USPTO)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机构。2011年以前的一百年以来,全世界只有三个专利机构曾站上第一名的位置:德国、日本、美国。 单从上述数据看,似乎反应了全球创新区域的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者的乐园。但行家会告诉你,压根不是这么回事。那些无数的专利申请,实际上是中国各类人等掌握了欧美先进技术后的法律规避动作:拆开一件欧美产品的零部件,仔细观察其构造后,技术秘密有时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的事情,然后各方就稍加改造,譬如线路、外形乃至一个零部件的调整等动作,以申请新专利。 欧美经济体主要靠技术进步推动,但技术革命的投入产出周期极长,从技术构想到实际见效,往往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这样就抑制了经济增长的天花板。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不是这样,他们可以直接抄袭欧美经济工作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成就,不需要投入那么多成本,就可以达到欧美国际生产率水平,经济增长高达10%也没什么奇怪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界杨小凯与林毅夫的“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争论的核心所在。前者认为制度改革不可规避,后者却认为,学习欧美先进技术就可以达到他们的经济水平。撇开观点对错不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之所以山寨欧美技术,而能高速增长的根源,在于他们省掉了巨大的专利费用。 单从社会条件上看,中国尚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者乐园,不可能产生新技术革命。中国教育体制本质上社会精英选拔机制,而非知识传授系统。训练学生的集体认同意识是其教育文化核心,考试选拔的标准是记忆力与既有知识体系的认同,而非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体系培训出来的学生,很难成为技术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文化对于输家的态度,虽然比不上日本社会那么严厉,但远非美国那么宽容。在中国,循规蹈矩、沉默寡言、老于世故的人,似乎更容易成功,个性鲜明、不墨守成规的人经常被视为异类。这并不是一个欢迎企业家颠覆性破坏的社会文化。 最糟糕的是,中国对私有产权有效保护尚待提升。技术革命是个长周期,如果企业家甚至连几年之后的政治前景都不敢预期的话,那么他们的行为肯定急功近利,不可能为技术革新做长期投资。从2010年开始,中国富人阶层的移民浪潮风起云涌,这种情况下,谁会考虑十几年之后的长期投资的后果呢?作为一国战略,是政府官员为长期所定目标而做的大致筹划。但在技术革命方面,如果不出现社会制度变革,山寨欧美技术是最实用和有效的路径。
上一条:网络渠道巨头后院的猪崽——简析优酷土豆并购案
下一条:美欧自贸区谈判缘何突然提速
免责声明:本网站登载资讯文章是由会员发布分享,仅为提供给感兴趣读者学习研究使用,不代表本站同意该文章的立场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核实后会给予处理。
帕迪是谁
公司简介
核心价值
发展历程
公司资质
部分客户
我们的服务
公开课
企业内训
拓展训练
咨询服务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讲师合作
培训机构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法律声明
帕迪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2016@021px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企业帕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3263号;
备案:沪ICP备10004804号-5